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是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发布的防御响应。2016年3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启动程序及响应措施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021年7月21日8时,为防御北方部分地区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
法律依据
《自然灾害救助条》第二条 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2022-08-11 11:37
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是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发布的防御响应。2016年3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启动程序及响应措施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021年7月21日8时,为防御北方部分地区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
2025-01-24 19:03
具体要看当地政府提供的措施和方案,由各个地方的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征地拆迁的补偿标准不是固定的,没有统一的计算标准,因为需要参考的因素非常多,如市场价格、政策等,当然,确定补偿数额还是和当事人协商确定最好,这样不会因此产生补偿纠纷。
2022-09-22 17:09
主要分为五大等级:
一级:提醒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小。启动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巡查。
二级:提醒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小。预报预警时间内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4小时监测。
三级:注意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预报预警时间内启动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并24小时监测;采取防御措施,提醒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以防天气突然恶化。
四级:预警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启动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区居民临时避让方案;暂停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户外作业,各有关单位值班指挥人员到岗准备应急措施。组织抢险队伍,转移危险地带居民,密切注意雨情变化。
五级:警报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启动不稳定危险斜坡威胁区居民临时避让方案;紧急疏散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学生、厂矿、企事业单位人员,关闭有关道路,组织人员准备抢险。
2022-09-09 14:45
地质灾害造成搬迁,搬迁户的补偿标准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是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情况而定。建议咨询当地的主关部门。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五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有关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二条
因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事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2022-09-09 10:19
三级应急响应是指: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迅速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最高领导为组长、以下属各领导为小组、以精干成员组成的组员。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周密部署各项应对措施,设立工作小组,全面、高效、有序地落实各项救灾工作。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