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想要打动法官,那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证据。法官必须基于事实才可以作出判决,并不能依靠自己的感情行事。如果想离婚,就拿出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否则说再多都无济于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2022-09-23 16:19
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法院会根据案件审理的进度,以及其他因素来确定开庭次数。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准确的查清事实,做出公证合理的审判。因为在第一次庭审中可能会出现证据过多,证人过多或者案情比较疑难复杂,第二次开庭就是为了查清事实,做出公证合理的审判。
在法院诉讼中,经第一次开庭审理后,如果承办法官认为第一次开庭没有能完全查清案件情况、或认为有些证据和事实需要进一 步核实调查的、或出现了新的证据需要双方质证等情况,都可以决定进行第二次开庭,甚至第三次开庭,只要在规定的审理期限内,都是合法的。
2022-10-22 14:45
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法院会根据案件审理的进度,以及其他因素来确定开庭次数。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准确的查清事实,做出公证合理的审判。因为在第一次庭审中可能会出现证据过多,证人过多或者案情比较疑难复杂,第二次开庭就是为了查清事实,做出公证合理的审判。
在法院诉讼中,经第一次开庭审理后,如果承办法官认为第一次开庭没有能完全查清案件情况、或认为有些证据和事实需要进一 步核实调查的、或出现了新的证据需要双方质证等情况,都可以决定进行第二次开庭,甚至第三次开庭,只要在规定的审理期限内,都是合法的。
2022-08-12 09:48
问什么问题并不是固定的,但程序大致一样。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当事人陈述;(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四)宣读鉴定意见;(五)宣读勘验笔录。”一般来说,法官首先会宣布法庭纪律。而后,法官会要求原告表达诉讼请求,宣读起诉书的事实和理由,并请被告发表意见。再后来,会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请证人作证。接下来,会请双方分别出示证据并就对方的证据发表意见。而后便是宣读鉴定意见与勘验笔录。法庭调查结束后,会进行法庭辩论,最后进行陈述。当庭宣判的案件会做出判决并宣判。
2022-08-12 11:17
立案多数指的是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的一种申诉活动,那么立案后要主动跟法官联系吗?
对于立案后是否要主动跟法官联系,没有专门的规定。如果法官认为有事情需要联系当事人,就会主动联系当事人,反之亦然。
民事诉讼的主要流程有:
1)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
2)人民法院受理后,依法向原告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开庭传票,并依法缴纳诉讼费用。
3)法院立案庭受理原告起诉状后,将案子在系统内随机分配给主审法官,案卷分到主审法官处,由法官助理为被告送达诉状和证据材料副本、开庭传票等。
4)被告接到开庭传票后,法院依法开庭审理,审理结果以调解或判决两种形式。
5)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的,可在收到判决书15日内上诉。
2023-07-03 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