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度盈利但是本年亏损的,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一直以来都是会计行业的热门话题,一般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如果是属于弥补亏损后有盈利的情况,则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是属于弥补亏损后还是亏损的情况,则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按照当年度的累计数,进行申报预缴的,如果企业1至6月份累计利润为赢利,那么应当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如果是亏损,那么只申报但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022-09-24 09:46
所得税费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多数企业的“所得税费用”科目,都是在月底时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所得税费用科目”一般月末无余额。当月先计提,在当月月底结转,下月缴纳。
1、“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可以从利润总额中抵减的所得税费用,属于费用类会计科目,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借方表示发生的所得税费用,贷方表示结转到本年利润的所得税费用,期末无余额。所得税费用由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构成。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核算企业应上交的所得税,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应交税费”是一级科目,“应交所得税”是二级科目,应交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负债,是按税法的规定来计算的。其次,贷方记录应缴纳的所得税,借方表示实际缴纳的所得税;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税费,期末余额如在借方,反映企业多缴的所得税。
2、本年利润科目反映企业一定时间内的盈亏情况,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负债情况,应交税费和本年利润之间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也不存在结转不结转的问题。
所得税计提、缴纳、结转:
计提时: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实际缴纳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结转时: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
2022-09-20 10:18
1、企业所得税季报的本期数是指:本季度3个月的金额;累计数是损益表的累计金额,
如果现在是10月份需报第3季度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表,本期数就是7-9月的金额,累计数也就是1-9月的金额。
2、对于所得税的缴纳:税务局是按累计数申报所得税的.比如第2季度本期数利润总额是80万元,三季度是亏损100万元,累计数利润总额是负数(即亏损20万元),那么第3季度所得税还是零申报。
2022-09-15 16:33
依照税法规定,企业分月(季)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季度的实际利润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按季度实际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4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或者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如按年度计划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
2022-11-24 13:33
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所得税征收方式是核定征收所得税的,只要有收入就要申报缴纳所得税。所得税征收方式是查账征收的,依据会计利润而定所得税,盈利就要申报缴纳所得税,亏损就不用缴纳所得税,但还是要零申报的。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1元以下应纳税额和滞纳金处理问题的公告》规定,为了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收成本和纳税人负担,现将1元以下应纳税额和滞纳金处理问题公告如下: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缴税凭证上的应纳税额和滞纳金为1元以下的,应纳税额和滞纳金为零。
2022-09-19 11:17
居间人收取的居间服务费是属于劳务收入的一种,个人取得劳务收入的,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要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