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培养及引进人才工作,出台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及措施,政策的覆盖面和含金量不断提升,人才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如市财政设立海内外人才团队创新创业资金,通过项目资助、创业扶持、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每个团队不超过2000万元的综合资助。
大力引进青年人才,为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以及驻莱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区属事业单位,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发放生活补贴。博士每月3000元、硕士每月2000元、“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每月1000元、普通本科生每月700元,管理期3年。
法律依据
《关于优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 优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 (一)优化高层次人才岗位管理。对通过直接颁发程序持有“山东惠才卡”的高级专家,以及从省外引进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人才工程或相当层次的高层次人才,可不占本单位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不占结构比例人员名单,应在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情况备案材料中予以备注。 (二)统筹专业技术岗位使用。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内,允许事业单位空缺的同系列高等级岗位借用到低等级岗位使用。对能力业绩突出、行业领域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各地可通过统筹使用本行业(本区域、本部门)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等办法予以聘用。
2022-09-30 10:12
1、落户奖励:凡大学毕业生(含驻昌院校在校生)和技能人才首次将户口迁移至南昌(含集体户口),每人发放1000元落户奖励;
2、生活补贴:凡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落户南昌且在驻昌企业或录用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符合相关条件,按学历层次和技能等级分别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5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
3、创业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首次在昌创办企业,可申请30万元- 6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4、购房补贴: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含高级技师)和“985”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在昌创业或在昌企业就业(不含国有企业),并缴纳社保满2年,在昌首次购买商品住房,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分别给予10万元、6万元购房补贴。
2022-10-08 11:59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5年内分别给予16万元、5万元人才津贴。
• 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可分别享受专业技术7级、10级工资待遇或管理岗位7级、8级工资待遇。
• 对引进人才进行跟踪培养管理,表现突出且符合公务员调任规定的,可优先提拔使用。
•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3年内可按12元/年的租金入住人才住房; 房源不足时按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每年12000元、硕士研究生每年9600元的标准发放租房补贴,连续发放3年。
• 在荆州就业并在中心城区购买首套商品住宅,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0万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万元发放购房补贴。
• 对引进人才进行跟踪培育,推荐参加各级人才计划和人才奖项的评选,入选各级人才计划和人才奖励评选的,区委区政府另外给予2万到20万不等的奖励。
• 引进的人才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可按照本人意愿,协调区教育主管部门优先安排,保障入学;配偶愿意在荆州就业的,由用人单位商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对口予以协调。
2022-08-10 13:40
长沙市的人才引进主要是针对高效毕业生落户的政策,对于35周岁以下的、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可以落户长沙。根据迁入人员的不同情况,需要的材料也不一样。如果是落户在亲友户口所在地的,则需要提交亲友户口簿。如果迁入人员是落户在租赁房屋的,提交有同意户口迁入条款的房屋租赁合同。而落户在单位集体户的迁入人员,则需要提交单位出具的在职证明。
2022-03-22 16:31
市场优先供应的房源分批供应。市房产部门根据项目开盘计划,在“南京市人才安居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即将开盘的商品住房信息和服务专员联系方式,人才凭《人才购房证明》到项目现场报名登记,开发企业在办理预售许可(现售备案)后,按照“人才优先,过程公开”的原则,根据公示的销售方案,组织人才和其他购房人同步选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才通过“我的南京"APP或“南京房产微政务”微信公众号在线申请,申请时须如实填写信息,并根据系统提示提供劳动关系、业绩履历等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在企业工作的人才,因单位性质原因无劳动合同的,须由单位出具有效证明材料。
2022-03-22 17:02
1.符合条件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高级技师、技师;2.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其他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普通高校专科毕业生。
申请条件:1.2020年1月1日(含)后全职新引进来我市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公立医院、公办学校工作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高级技师、技师,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并将人事档案转入东阳,且在服务单位缴纳社会保险;2.2020年1月1日(含)后全职新引进来我市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其他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普通高校专科毕业生,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并将人事档案转入东阳,且在服务单位缴纳社会保险;3.2020年1月1日(含)后全职新引进来我市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工作的在东普通高校毕业生,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并将人事档案转入东阳,且在服务单位缴纳社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