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休年休假折算工资的仲裁时效适用一年的时效规定,从次年的1月1日起计算。经劳动者同意跨年度安排年休假的,顺延至下一年度的1月1日起计算;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的,该年度的未休年休假折算工资仲裁时效从解除或者终止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024-09-27 11:09
应休未休年休假申请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2025-01-23 16:21
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年假是国家为了体现对劳动者工作年限以及其劳动强度与紧张度方面的关怀,而定期为其提供的有薪连续假期。
在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可根据其生产经营与工作领域的特殊情况,并充分进行合理且必要的休假规划。
当用人单位由于其工作需求无法实现全部或部分员工进行年休假的时候,他们必须事先征求员工的明确同意。
如果单位确实因为工作需要不能够安排员工进行年休假,并且经过员工的同意,他们也可以不对员工进行年休假安排。
至于员工未使用年假的薪酬待遇问题,对于每位工人应该享受但未能享受的年假天数,单位应当按其日平均工资收入的300%来支付相应的年休假工资报酬。
然而,如果员工因为自己的原因且以书面
2022-08-11 17:03
年休假折算天数:符合休假资格的新入职员工当年度年休假=(当年度剩余日历天数÷365)×全年应享受天数;法条规定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前款规定的折算公式和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2、离职时年休假=(当年度已过日历天数÷365)×全年应享受天数-当年度已休天数
2022-08-11 08:52
年休假未休公司应补偿三倍工资,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2024-06-14 10:55
应休未休年休假用人单位另行支付的工资为工资的200%。
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未安排或者少安排职工年休假,应按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但其中包含了正常上班期间的工资收入。
减除正常上班的100%,另行支付的实际上是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