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行政处罚法对我国行政处罚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一、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给予的制裁措施。行政处罚有以下几个特征:1.决定并实施处罚的机关是国家行政主管机关;2.行政处罚只适用于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3.行政处罚的承受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4.行政处罚是一种严厉的行政行为,可以直接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因此对行政处罚要规定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 二、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是制定本法的“两保障”之一。制定行政处罚法以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简单说就是既保障,又监督。 三、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行政处罚法在于使违法行为人承担所应负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022-09-13 08:52
行政处罚是行政制裁的一种形式,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在作出了行政处罚之后,可以申请进行听证,对于行政处罚程序,在《行政处罚法》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至于行政处罚的种类,则主要包括了七种,有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等。行政处罚法中规定行政处罚就是有关机关对于那些犯罪分子违法的,但是没有构成犯罪的人给予一定的处罚达到教育的意义,并不涉及到刑事处罚,也不会有案底,但是违法的行为都是不应该做的。
2021-12-03 15:48
最新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适用的解释》,通过列举的形式规定了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为,包括仲裁行为、行政指导行为等。对国家行为、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有了进一步的解释,并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对管辖的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中级人民法院决定。
2022-08-11 10:14
最新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适用的解释》,通过列举的形式规定了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为,包括仲裁行为、行政指导行为等。对国家行为、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有了进一步的解释,并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对管辖的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中级人民法院决定。
2021-12-29 09:58
2021年3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解释》对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故意、情节严重的认定,计算基数、倍数的确定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解释》旨在通过明晰裁判标准,指导各级法院准确适用惩罚性赔偿,惩处严重侵害知识产权行为。《解释》的发布是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重要举措,彰显了人民法院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决心,对于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022-08-10 16:31
行政强制法是一部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行政强制包括两部分:
一是行政强制措施,即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
二是行政强制执行,即行政机关或者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法于2011年6月30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