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是相关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暂不羁押的处理,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犯罪嫌疑人是否被判刑、如何判刑还有待于司法机关进一步侦查、审理后才能决定。取保候审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但要想取保候审相关行为人是需要符合相关条件并按照相应的取保候审流程进行取保候审申请的,申请成功后在取保候审期间行为人也是需要遵守相应规定的。从司法实践来看,能取保候审的都是罪行较轻的,争取缓刑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2022-09-28 15:12
如果37天没出来那么意味着涉嫌犯罪。在看守所被关37天,这属于是一个临界期限,如果公安机关没有证据是有犯罪嫌疑的,则必须释放,否则构成超期羁押,可以请求赔偿。37天是拘留至逮捕的最长期限,不是所有涉嫌犯罪的案件都要到37天,只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至逮捕的最长时间才可能到37天,其中30天是最长拘留时间,7天是检察院决定是否逮捕的时间。
2022-10-31 14:41
并没有关于取保候审关满37天的规定,取保候审不一定需要关满37天。关于取保候审的申请条件以及内容可以参考下列法律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2022-08-08 09:38
2024-10-18 09:18
在司法实践中,这并非必然情况。
若满足相关法律规定,其有可能被判处缓刑,而这与取保候审之间并无直接关联,而是取决于人民法院的最终审理结果。
缓刑的裁决主要考虑刑名和刑期两大因素,对于犯罪情节较轻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者,方得适用缓刑。
此外,某些特殊群体亦可享有缓刑待遇,如尚未成年的罪犯、妊娠中的女性罪犯以及已经年满75岁的老者等。
2022-09-06 16:32
取保候审意味着暂时不需要拘留或者逮捕,但需要对犯罪嫌疑人的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但并不意味着已经没事了,因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最终确定有没有罪,要等案件侦查结束,如果需要依法起诉的,要等到法院判决。
在取保阶段,可否要求公司恢复工作,取决于案件的实际情况,因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或者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也没有法律条文规定取保阶段原单位必须允许其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