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和被告的区别有以下三点:1.原告是指提起诉讼的人,而被告是指被提起诉讼的人。2.原告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人,被告是被认为侵害了原告合法权益的人。3.原告是主动提起诉讼而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被告是经人民法院依法传唤而应诉的人。中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该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成为原告。
被告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指控犯罪而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在民事案件中,被指明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在行政诉讼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某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中,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人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1-12-03 14:30
“被告”“原告”是民事诉讼法律概念,是民事案件中与“原告”相对应的当事人。在民事案件中,“被告”与“原告”双方都是平等的,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不能因为成为“被告”而被视为或者自以为是权利、名誉等受到了损害。
“被告人”“原告人”属刑事诉讼法律概念,是刑事案件中与“被害人”、“公诉人”相对应的当事人。“被告人”一般被指涉嫌刑事犯罪。涉嫌犯罪情节严重的被告人,其人身自由依法受到办案机关的某种限制。然而,我国法律规定,未经人民法院判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认定某人为犯罪。所以,即使是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在法院对其作出有罪判决之前,也不能称之为“罪犯”,而只能称为“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
2022-09-24 08:31
被告和原告之间没有优势劣势之分。
被告和原告之间地位上是平等的,原告主张权利,需要用证据支持,被告反驳仍需证据。机会都是均等的。不存在优劣的问题,都是一个事实。
原告的优势:
1、可以选择起诉与否、诉讼的法院、起诉的时间、起诉的案由。
2、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为自己准备证据。
被告的优势:
1、可以不用垫付诉讼费。
2、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抗原告的起诉。
但是我国司法实践中,被告地位比较被动,尤其是刑事诉讼中。但也不能说优势劣势。
2022-11-04 15:22
被告和原告之间没有优势劣势之分。
被告和原告之间地位上是平等的,原告主张权利,需要用证据支持,被告反驳仍需证据。机会都是均等的。不存在优劣的问题,都是一个事实。
原告的优势:
1、可以选择起诉与否、诉讼的法院、起诉的时间、起诉的案由。
2、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为自己准备证据。
被告的优势:
1、可以不用垫付诉讼费。
2、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抗原告的起诉。
但是我国司法实践中,被告地位比较被动,尤其是刑事诉讼中。但也不能说优势劣势。
2022-10-13 14:10
原告和被告哪个更吃亏,具体情况如下:
1、当原告还是当被告要取决于实际情况:如果是他人侵犯了当事人的权利、又不想补偿:就只有原告起诉,如果当事人还是想当被告、让对方来起诉,对方不起诉就无法争回自己的权益;
2、当原告需要先预交诉讼费,如果证据不充分、理由不充足而败诉,原告就要自己承担诉讼费的损失了;
3、当原告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也不会胜诉;当被告如果证据充分、理由充足也不一定就会输官司。
2022-08-10 14:56
原告律师和被告串通,当事人可以向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投诉。
打官司时,原告律师不得与被告律师串谋侵害当事人的利益;如果原告律师与被告律师串谋侵害当事人的利益,则当事人可以向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投诉;根据《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五条之规定,律师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尽职尽责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