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立案时间一般为七日内。民事诉讼是诉讼的基本类型之一。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诉讼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是法院根据当事人请求保护其私法上的权益的程序。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二十三条 立案和受理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024-06-18 14:16
民诉前调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正式开庭审理之前,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的一种自主协商调解的形式。这种调解旨在促进矛盾的化解,避免或减少诉讼带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民诉前调主要包括两种情形:
不具有法院审理性质的调解:这种情况下,调解工作通常由设在法院立案庭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来进行,调解员会帮助双方在不进入正式诉讼程序的情况下解决争端。
2024-08-21 10:05
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诉前调并不等同于正式审理。
只有在向法院提交了“起诉书”以及与之配套的各类证据材料之后,法院立案厅收到上述文件并对其进行严格审查后,若认定该案具备法定立案条件的,方会出具带有法院公章的“受理(又或是立案)通知书”以示案件已正式立案。
因此,诉前调不应被视为案件立案环节的一部分。
2022-09-21 14:20
案件从检察院到法院一般要一个月。案件由检察院移交到法院后,法院一般两个月内宣判。从检察院批准逮捕到案子移送法院,这中间需要经过公安机关的侦查,侦查期为两个月(案情复杂的可以由检察院批准延长侦查一个月)。然后案子移交到检察院审查起诉,审查起诉一般期限为1个月(当然根据案情的需要,也可适当的延长)。
2022-08-11 16:43
案件从检察院到法院一般要一个月。案件由检察院移交到法院后,法院一般两个月内宣判。从检察院批准逮捕到案子移送法院,这中间需要经过公安机关的侦查,侦查期为两个月(案情复杂的可以由检察院批准延长侦查一个月)。然后案子移交到检察院审查起诉,审查起诉一般期限为1个月(当然根据案情的需要,也可适当的延长。
2022-08-11 11:18
民事诉讼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于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在此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不再进行适用。该司法解释是最高法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也是参与起草部门、人员最多的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