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明确表示,如果在哺乳期,原来某些职位目前可能不能胜任。在此情况下,经过协商,用人单位可以调换其工作岗位,但必须有足够证据证明你不能胜任原岗位,而且必须与劳动者协商。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妇女不能胜任原工作,而单方面调换职位,妇女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单位的行为如果确实违犯了国家相关保护女职工的劳动规定,妇女可以依法向劳动部门投诉,要求进行仲裁或者调解,也可以通过单位或者当地工会调解解决。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2025-04-16 17:00
哺乳期公司与女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调岗,否则女职工有权拒绝。
女职工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025-04-23 17:14
《劳动法》中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如果在哺乳期,原来某些职位目前可能不能胜任。在此情况下,经过协商,用人单位可以调换其工作岗位,但必须有足够证据证明你不能胜任原岗位,而且必须与劳动者协商。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你不能胜任原工作,而单方面调换职位,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2-10-14 08:37
如果没有对公司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的情况下是有机会赢的。
对于哺乳期内的女职工,公司不可以随意调岗降薪。若公司想调岗降薪,需要和劳动者进行协商,经过劳动者同意的,才可以。否则,则违反了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共同约定的工作岗位和薪酬内容,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涉及劳动报酬的争议是可以申请仲裁的。当事人申请仲裁须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到劳动仲裁部门领取、填写、并提交申请书。申诉书要用钢笔填写,一式两份,要写明争议时间、事实和理由。并注明填写日期、本人通信地址,字迹工整、文字简练。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哺乳期,除非劳动者有违法违纪等重大过错,用人单位不能辞退劳动者。调整工作岗位应征得劳动者同意,否则劳动者有权拒绝。如果强制性的调动工作岗位,可以离职并要求单位赔偿。单位直接辞退,可以要求的补偿包括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等。如果本人同意可以调整到与之适应的工作,但不降低其工资待遇或增加劳动强度。如果本人不同意调整用人单位应继续执行原订劳动合同的岗位,不得调整,而且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2024-06-19 11:09
公司想要调岗,得遵守法律,员工也不能无条件拒绝。调岗得基于公司需要,合理合法。首先,调岗得合法,不能违反劳动合同里双方约好的内容,比如工作地点、时间等。其次,调岗得合理,工作内容、待遇等得跟原来差不多,不能降低员工待遇。再次,调岗得有必要,得是因为公司实际需要,比如业务调整啥的。最后,公司得跟员工商量,听听员工意见。如果公司违反这些规定调岗,员工可以拒绝。员工拒绝后,公司也不能因此就解雇员工,那样可能违法。员工拒绝调岗时,要合理表达诉求,也可以找法律人士帮忙,保护自己的权益。
2023-02-13 10:39
女职工在怀孕期、生产期和哺乳期是不允许辞退、解聘。
用人单位辞退员工有以下几种情形:如果劳动者存在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情形,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的不需要赔偿。如果是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如果有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的,用人单位非法辞退的,那么劳动者可以要求双倍经济补偿的。
然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强制辞退哺乳期的员工的,那么劳动者是可以要求双倍经济赔偿的。劳动者要求经济补偿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处理的,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
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是需要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申请的。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那么,劳动者可以怎样要求经济赔偿呢?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经济补偿应该按照劳动者的工作年限赔偿,工作每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如果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解除合同的,那么劳动者可以要求额外赔偿一个月的工资。
所以,如果在哺乳期内被辞退的,那么是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