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
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要强化学校管理,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要完善工作措施,认真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指导辖区内中小学校具体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服务需求的,要积极协调学校、社区、校外活动中心等资源,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具体课后服务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自行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2022-09-30 14:37
课后延迟服务,本身就采取的是自愿原则,如果家长觉得太累,或者性价比不高,可以选择不去。教育部在最新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计划中,着重强调要提高课后服务的水平,健全课后服务的经费保障机制和拓宽相关资源渠道。由此来看,家长希望彻底取消该服务的想法破灭了,好在新学期该项教育政策也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022-08-10 14:46
目前,全国有多个省份下发文件,同意将中小学课后服务费列为中小学服务性收费项目,也就是说中小学学校可以收取课后服务费。具体收费标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具体价格由教育主管部门视具体情况而定。《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规范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第一条规定,中小学服务性收费是指学校(包括义务教育学校、高中阶段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为在校学生提供由学生或学生家长自愿选择的服务而收取的费用。中小学代收费是指学校为方便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在学生或学生家长自愿的前提下,为提供服务的单位代收代付的费用。
2024-12-16 11:01
法律对约定培训服务期的规定: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如果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不超过培训费用;
在服务期间,劳动者也有提高劳动报酬的权利。
2022-09-24 11:33
6月1日,教育部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其中,学校应便利学生和家长知晓考试成绩、名次等学业信息,但不得公开、不得宣传升学的情况。《规定》明确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同时,成绩又是个人的信息,学校应当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告知。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教育部第一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制定专门规章。《规定》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学生欺凌、校园性侵害等建立完善了相应专门制度,将于2021年9月1日起实施。
《规定》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学校保护”的规定,系统整合、创新完善了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分一般保护、专项保护、管理要求和保护机制等,共8章、63条,重点围绕“谁来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等问题,全面系统的构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制度体系。
《规定》明确了学校保护职责、专项保护制度、学校管理要求、保护工作机制、支持监督措施。
2022-10-24 14:48
6月1日,教育部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其中,学校应便利学生和家长知晓考试成绩、名次等学业信息,但不得公开、不得宣传升学的情况。《规定》明确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同时,成绩又是个人的信息,学校应当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告知。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教育部第一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制定专门规章。《规定》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学生欺凌、校园性侵害等建立完善了相应专门制度,将于2021年9月1日起实施。
《规定》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学校保护”的规定,系统整合、创新完善了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分一般保护、专项保护、管理要求和保护机制等,共8章、63条,重点围绕“谁来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等问题,全面系统的构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制度体系。
《规定》明确了学校保护职责、专项保护制度、学校管理要求、保护工作机制、支持监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