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的申诉期限是裁判文书生效后6个月之内。
申诉分两种:
一是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者知道案件情况的其他公民,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依法处理,予以纠正的行为。
二是非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公民或者企业事业等单位,因本身的合法权益问题不服行政部门的处理、处罚或纪律处分,而向该部门或其上级机关提出要求重新处理,予以纠正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二百一十二条 抗诉书
人民检察院决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提出抗诉的,应当制作抗诉书。
2020-12-24 17:2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第10条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超过两年提出申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
(一)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
(二)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
(三)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不符合前款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025-01-16 08:53
刑事申诉案件办理期限一般是2年。刑罚执行完毕后,被告人最迟不能超过2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刑事案件申诉人超过两年提出申诉,人民法院要受理案件。
情形如下:
1、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
2、在刑罚执行完毕后,原审被告人三年内向法院提出申诉,法院没有受理的。
2024-09-20 10:54
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一般是两个月左右。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2025-03-21 11:32
1、一般民事案件的追诉期为3年。《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3、民事诉讼追诉期即民法上的诉讼时效。对于民事纠纷,当事人虽然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但提起诉讼的时间是特定的一段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当事人将失去庭审中的胜诉权。
2022-08-12 13:52
债务期限一般3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