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解决纠纷的法律手段,一般通过二审最终结案,审理的时间会很漫长。而非诉讼是以法院诉讼之外的法律手段,例如调解、仲裁等形式,相对比较灵活,时间跨度短。而且有些业务本身也不适合用诉讼,例如宣告失踪、认定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等都不需要通过诉讼手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十条 审判基本制度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2022-09-20 16:14
(一)业务方向不同。非诉律师,主要业务是公司合规审查、股权架构、公司合并分立、并购重组、上市尽调、法律意见书出具、合同谈判等工作,更加偏向商事类。
而诉讼律师,业务五花八门,主要分民事,商事,行政和刑事四大类业务,业务领域跨度大,区分性强,很难相互融合。因此,诉讼律师一般以某类业务为主,很难兼顾,更难全优。
2022-09-02 13:48
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虚假诉讼情节严重的可判处3-7年有期徒刑。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的区别如下:1、虚假诉讼包括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恶意诉讼的仅为一方当事人。2、虚假诉讼是原、被告双方恶意串通;恶意诉讼一般不存在双方合谋的情形。3、虚假诉讼侵害的是第三人合法权益,恶意诉讼侵害的是诉讼对方的合法权益。4、虚假诉讼可能构成犯罪,承担刑事处罚;恶意诉讼是民事和行政处罚。
2022-09-03 10:46
两者的区别:一是诉讼主体。
刑事诉讼法涉及公、检、法等数家司法机关,当事人为自诉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而民诉法仅有人民法院一家诉讼主体,当事人有原告、被告及第三人。
二是诉讼原则。
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如: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为有罪、辩护、依法不予追究等的原则。不同于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处分、调解、支持起诉等的原则。
三是证据制度。
两大法在举证责任的规定上各不相同,刑事诉讼法规定举证责任在控方。民事诉讼法则规定“谁主张谁举证”。
四是强制措施的种类不一。
五是诉讼程序复杂程度不同。
2022-08-11 15:29
1、虚假诉讼包括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恶意诉讼的仅为一方当事人。2、虚假诉讼是原、被告双方恶意串通;恶意诉讼一般不存在双方合谋的情形。3、虚假诉讼侵害的是第三人合法权益,恶意诉讼侵害的是诉讼对方的合法权益。4、虚假诉讼可能构成犯罪,承担刑事处罚;恶意诉讼是民事和行政处罚。
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虚假诉讼情节严重的可判处3-7年有期徒刑。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的区别如下: ⑴虚假诉讼的参与主体为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恶意诉讼的主体通常仅为一方当事人。
⑵虚假诉讼具有合谋性和非对抗性。虚假诉讼是原、被告双方恶意串通,欺骗法院和法官,获取非法利益,双方当事人不具有对抗性,即便有,也是“虚假”的对抗,已达到迷惑法院和法官的目的;恶意诉讼一般是单方的恶意诉讼行为,不存在双方合谋的情形,因而仍具有对抗性。
⑶侵害的对象不同。虚假诉讼行为人侵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诉讼相对方的权益。因为虚假诉讼的合谋者,是非法利益的共同体,其侵害的对象不可能是相对方,只能是第三者。而恶意诉讼侵害的对象通常仅限于诉讼相对方,而不会是第三人。
⑷虚假诉讼的原、被告之间不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因为它起诉的主体、事实、证据纯粹是子虚乌有;而恶意诉讼原、被告之间可以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滥用诉讼权利的一类。
2022-08-09 14:26
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的区别如下:1、发生的事由不同。诉讼时效中止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断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2、发生的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诉讼时效中断在整个诉讼时效过程中;3、法律效果不同。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