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合同是不会影响应届生身份的。应届毕业生是指根据国家规定批准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普通本科、高职(专科)等全日制公办或民办学校当年毕业的学生。当年毕业的学生都是应届毕业生。
另外,我国政策还规定,在毕业后两年内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也属于迎接毕业生,这个时候如果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者有单位缴纳了社会保险,那么就不属于迎接毕业生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三条 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2022-09-19 17:28
劳动合同影响应届生身份!
应届毕业生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学生。简单地说,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就是应届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之后,表示已经拥有工作,不符合择业期要求,所以,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就不再是应届生身份!需要区别的是三方协议只代表学生的一个就业意向,并不代表学生已经发生了就业行为,签订三方协议不代表学生已经就业,所以,仅仅签订三方协议不影响择业期内学生的应届毕业生身份。
2022-09-16 14:49
劳动合同影响应届生身份。签订劳动合同后,表示已经拥有了工作,不再是学生的身份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签了三方协议,只能代表学生的就业意向,不能代表已经产生了用工关系,三方协议是不影响应届生的身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2-08-10 10:32
签了公益性岗位的也属于应届生,但是在报告公务员考试时不能按照应届生报名,已经签了公益性岗位相当于签订了劳动合同,落实了工作岗位并以此缴纳了社保的就不算应届生。国家统一招生的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以下情况都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都按照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2022-09-19 15:07
不影响。应届生能直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平等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通常需要先签订三方协议,劳动者依法报道后,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三方协议失效。
2022-09-22 16:36
签劳动合同影响应届毕业生身份。签订劳动合同之后,表示已经拥有工作,不符合择业期要求,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就不再是应届生身份。需要区别的是三方协议只代表学生的一个就业意向,并不代表学生已经发生了就业行为,签订三方协议不代表学生已经就业,仅仅签订三方协议不影响择业期内学生的应届毕业生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