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是指依法履行公共职务的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的党务机关、各人民团体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是指具有国家公职身份或其他从事公职事务的人员,也就是通常说的“干部”。公职人员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也在随时代和国家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公职人员核心的东西是所谓的“公职”概念,“履行公职”这个概念非常广泛,比如国家机关,或者说政府序列以外的人员,如果他也是在履行公职,同时又占有编制,财政上负担他的工资福利,他就是公职人员。显然公职人员的范围要大于国家公务员。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的公仆。
现在社会普遍认知的“公职”主要是指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国有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等。这些职位的普遍特点是:享有编制,有很好的福利体系,社会地位较高,工作稳定有保障等。和在私企工作的人员不同,这一类人员的工作有着更大的稳定性,在缺乏安全感的时代里被更多人所向往。
所以,你知道公职人员是指的哪些人了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的公仆。
2022-08-11 08:51
四失人员指哪些人。失学、失管、失控、失教被人们称为四失青少年。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04-29 11:36
公职人员主要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国家事业机构中工作的人员;
以及其他各种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产的人员。
职位有很多,比如一些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除司机、保安和后勤部分人员,还有一些公办学校的老师等等。
2024-04-18 10:30
公职人员的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六种。各处分的影响期也不同: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政务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政务处分期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
2024-10-30 09:48
公职人员记过处分的影响有: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如果受到的政务处分是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期间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如果被撤职的,要按照有关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还会降低工资和待遇。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能晋升职务、岗位等级和职称;如果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还不能晋升薪酬待遇等级。如果是被撤职的,要降低职务或者岗位等级,同时还要降低薪酬待遇。
2022-09-22 08:37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是国家监察机关针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人员,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的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所给予的纪律处分和惩戒。
政务处分的种类为:
(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