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书下来后上诉期是十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声明不服,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上诉期限是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期间限定。刑事诉讼的上诉期限: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0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5日。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上诉期限: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5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10日。”
不可以再上诉了。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民事判决的上诉期限为当事人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如果已经超过十五日的,判决已经生效,不可以再上诉。民事诉讼超过15天不可以上诉。但可以申诉。 判决的上诉有效期间是15天,15天内没有上诉的,期满后判决生效。 判决生效后,不服判决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申诉)。争取通过法院的审判监督程序来更正原错误判决,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输了官司一般不能再起诉,根据法院“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不可以重新起诉。但是在原审判决、裁定已生效的情况下,发现了新的证据可以另行起诉,原审判决、裁定有错误的可以申请再审,但对同一事实已经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不得上诉或重复起诉。
如果是民事纠纷的话,一审判决过了十五天之后是不可以上诉的,因为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但是可以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还可以上诉,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没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不承担民事责任的,所以不能提起上诉的,但可以申请参加诉讼的。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不管是民事审判还是刑事审判,在审核活动的最后都会宣读判决书,案件最后流程就是依据判决执行。对于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如果当事人不服,那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起上诉。但有能力而拒不依据法院判决、裁定执行,可能会强制执行,甚至还可能触犯刑法。
民事案件一般可以上诉两次,一审不服的,可以上诉至二审,由于我国是二审终审制,所以如果此时还是有异议的话,只能申诉,申请再审,但此时二审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并且不会因你的申诉而中止执行二审判决。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具体要求如下: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另外,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对于法院的判决不服,解决方式视情况而定:一、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民事判决不服,可在接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上诉应当提交上诉状,并按被上诉人的人数提交上诉状副本。 并且缴纳上诉费。 在上诉期内未按规定提交上诉状或未经法院批准而拒不缴纳上诉费的,按放弃上诉处理。 二、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为终审判决,从宣判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对终审判决不服,可向作出该判决的法院提出申诉。 在申诉期间,不影响终审判决的执行。 如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决定再审的,可依法裁定暂时中止原判决执行。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
“上诉是要向一审的上一级法院上诉。但是,必须通过一审法院递交上诉材料,也就是说,上诉材料要交给一审法院,由一审法院向上一级法院呈报。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