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者可随时提出仲裁申请。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 超过仲裁时效只是表明了劳动者失去了“胜裁权”,不能通过仲裁的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还有“胜诉权”即便超过仲裁的法定时效,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违法分包合同无效的,如果在分包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或者签订仲裁协议的,可以申请仲裁解决纠纷。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劳动争议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但是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仲裁案件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查询到: 到经办案件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查询:这是最直接的方式,你可以直接前往处理你案件的劳动仲裁委员会,询问案件的进展和结果。 拨打12333劳动保障热线咨询:这是一个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咨询热线,你可以通过拨打这个电话,咨询关于劳动仲裁案件的相关信息。 网站查询:你还可以通过网站查询仲裁案件的信息。具体流程如下: 登录中国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下滑至司法模块并点击进入; 在机构查询中,点击仲裁机构查询; 输入机构名称,并选择地区; 点击查询结果,即可获取相关信息。
1、如果鉴定为工伤的,职工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获得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在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鉴定费等费用的赔偿。 2、在停工留薪期,用人单位必须照常支付工资。 3、劳动者在工作中遭遇工伤事故后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进行工伤鉴定。因为工伤鉴定的结论决定着最后工伤赔偿金额的多少。
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撤销裁决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撤销裁决或者驳回申请的裁定。 人民法院受理撤销裁决的申请后,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销流程。 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撤销流程。
劳动仲裁可以仲裁两个单位,但两家公司需分别作为独立的仲裁主体进行审理,且需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针对劳动争议纠纷,当事人若需寻求法律保护以捍卫自身合法权益,须在既定的时限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相关仲裁申请,若未能如期履行该项义务,法律将自动设定一项诉讼时效,用以剥夺其申诉权利。
1、虽然没有解除劳动合同的,但产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发生劳动争议时,就算劳动者仍然在职,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 当事人和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和解、调解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由此可以看出,当事人自行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可选择到农仲委申请仲裁,亦可选择到法院诉讼,但不得就同一主张,同时走仲裁途径及诉讼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