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不能劝退员工的情形:从事易获得职业病未进行离职前健康监测的;因工负伤在法定医疗期限内的;女职工孕期,哺育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十五年,且距离退休不足五年的。 2、员工被劝退的救济: (1)如果被单位劝辞,您可以不同意,但是一定不可以自作主张不上班,单位口头同意也不行,必须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最好是书面证据,也可以是录音、手机短信等)不上班是单位的同意才可以考虑选择不上班。根据很多单位的规章制度,员工连续旷工三天以上的视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不给任何经济补偿,因此,不要不注意这个问题导致这个严重的后果。 (2)如果一旦争议已经产生,您一定想好办法补救,证明当初不上班
公司每次都拖工资的,原因如下:1、公司经营不善,没有利润,到了每个月发放工资的日期,却发不出来。2、公司项目出了问题,导致多方面被波及,影响到工资的发放。3、个人获得收入太高,超出了老板的预期,不愿意及时发放。4、公司内部出了问题,资金链周转不过来,只能暂时延发工作人员的薪资。
在此情况下,即如果该雇员已在当前公司或组织中连续工作了十五年之久并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尚有五年的空缺时,雇主不得采用无过失性解雇或者经济性裁员这两种方式单独中断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 若雇主违反此规定,擅自终止劳动合同,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无条件地恢复并继续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按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两倍基数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赔偿金作为惩罚。
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不批的,通知30天后,用人单位不给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属于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
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属于劳动争议,状告公司必须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遵守以下规定: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在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和单位协商不成,有以下维权途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2、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3、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卖假药公司的员工应这样判:员工明知是假药而提供给他人使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工伤假期已过不能上班申请停工留薪延期成功的话会付工资。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1、协商解决。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 2、调解解决。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3、诉讼解决。当事人通过上述途径解决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
只要公司违反了行政管理秩序,就可能会被行政处罚。 公司如果违反了行政管理秩序,但尚不构成犯罪,并且违法行为在两年内被行政机关发现或者行政机关接到举报材料的,才会被行政处罚。 行政机关可以依法给予其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