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自离是有工资的。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直接提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的结果不满意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
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劳动者是否年满十六周岁; 在用工之日起订立劳动合同,最迟不得超过一个月; 双方当事人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劳动合同签订程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内容要尽量全面; 其他。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之明确规范,涉及至具有20年从业经历的员工因故离厂所享有的补偿政策涉及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预算胜算: 1.经济补偿,此乃最为常见的离厂结算方式。 倘若该离职员工的每月薪酬,较用人单位所在地对应年度职工人均月收入高出三倍之上,则补偿提成将参照此种人均月收入标准的三倍计算得出,然而补偿年限的绝对上限则不会超过12年。 倘若该离职员工每月薪资低于前述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均收入的三倍标准,则其所得到的经济补偿将依照他/她于本单位内的服务年限为准绳,以一年为周期,每满一周年便保障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
当企业辞退员工属于非过失性辞退的情形时,用人单位应给予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经济补偿应当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如果是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照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则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但是,如果企业违法辞退员工,用人单位则应当按照上述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除此之外,如果员工存在过错的,企业辞退员工,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任何赔偿。
如若在工作过程中突发不适状况或因公殉职,此情形便属于工伤范畴。 此时应当向人社部门提交有效的劳动关系证据以及具有效力的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诊断证明,进行工伤鉴定申报。 确认工伤资格之后的各项赔偿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丧葬补偿金及供养亲属抚恤金可由死者近亲向社会保障局管理的工伤保险基金申请领取; 其次,丧葬补助金的给付标准为六个月的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均工资。 接下来,供养亲属抚恤金将根据职工自身工资水准,按照指定比例发放给那些在因公殉职事件中来自于职工生前主要生活来源且丧失劳动力的直系亲属们。 最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支付数额将依据当地上年职工月均工资水平,封顶金额可能达到四十八至六十个
公司倒闭员工有赔偿。 如果因公司经营不善导致公司破产需要解散公司的,应当在解散前一个月通知各位员工,并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对劳动者进行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可以准备工伤认定申请书、诊断证明等材料,在发生伤害事件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辞退工作一年的员工的,如果是违法辞退,则应当赔偿两个月工资,因为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而法定的经济补偿标准是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员工在下列情况下被辞退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一)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经过合法程序辞退员工的; (二)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决定不与员工续签的,但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除外; (三)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时辞退员工的; (四)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时辞退员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