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员工责任保证金不合法。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当离职员工工资发放错误时,单位可以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追回多发部分。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和法律依据: 一、追回多发工资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因此,单位有权要求离职员工返还多发的工资。 二、追回多发工资的具体步骤 与员工协商 主动联系:单位应及时联系离职员工,说明工资发放错误的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据(如工资单、银行流水等)。 协商返还:双方协商确定返还方式和时间,可通过银行转账或现金支付等方式完成返还。 签订协议:为避免后续纠纷,双方可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返还金额、时间及方式。 法律途径 发送律师函:若协商无果,单位可委托律师向员工发送律师函,要求其返还多发工资。 提起诉讼:若员工仍拒绝返还,单位可向法院提起返还不当得利之诉,请求法院判决员工返还多发部分。 - 证据准备:需提供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银行流水等证据,证明多发工资的事实。 诉讼时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单位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
没有法律对有谅解书就一定减刑及减刑几年的规定。 因此有谅解只是给法官考虑的一个情节。 诈骗公私财物已经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即3000元至1万元的,获得被害人的谅解且认罪、悔罪,可按规定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 但是所犯罪行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且诈骗金额大于10万元,虽然得到受害人的谅解,也不会减刑很多。
被诈骗公司骗去做员工是否属于诈骗还要看案情。 被诈骗公司骗去做员工如果知道公司的行为属于诈骗,还为其工作定诈骗罪属于从犯,一般会在诈骗罪的基础上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如果不知道公司的行为属于诈骗不会定罪。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1、犯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我国,员工请假期间是否发放全额工资,是根据具体的法律和劳动合同来确定的。 1.病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员工因病请假期间,通常享受带薪病假,工资由雇主支付。工资的支付标准取决于劳动合同或公司规定。 2.年假:员工在劳动合同中明确享有年度带薪假期的情况下,员工请年假期间,应按照约定享受全额工资。 3.调休假:如果员工加班或特殊情况下需要调休,根据劳动法和公司规定,员工请调休假期间,通常也应享受全额工资。 4.事假或其他特殊假期:员工因私人原因或其他特殊原因请假,这些假期通常不享受带薪假期。根据企业的内部规定,这些假期可能会与员工商讨并商定工资扣减的方式。
满5年以上员工补偿标准如下: 1、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每工作一年,应当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照一年赔偿,不满六个月的赔偿半个月工资。 2、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同时员工不在劳动法规定的辞退范围内,那么用人单位就必须支付双倍的赔偿金额给员工作为经济补偿。
1、员工在该单位工作每满一年,可获得一个月工资的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个月工资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可从单位处获得半个月工资的补偿。 2、如果是用人单位非法解除的双方劳动合同的,按双倍计算; 3、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享受婚假产假,不受入职时间的限制,只要在职期间,结婚或生产就可以享受。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了劳动合同被辞退的,可以按照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待遇的标准来进行赔偿,不满一年的支付1个月工资,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但如果是属于违法行为被辞退的,则不可以获得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辞退的员工公司可以根据自己条件再聘用。 但是解除劳动合同后再次聘用是不能约定试用期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所以,解除合同还能再聘用,但是解除劳动合同再次聘用职工的,不应该再约定试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