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双方已约定并实际交付定金,即便未签订书面合同,定金仍然有效,但定金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额的20%,否则超出部分无效。如果因为一方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将根据定金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则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则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协商,协调退定金的时间。 (2)、调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 (3)、仲裁。合同无约定或者协商不成,有仲裁协议的,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 (4)、诉讼。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其退还定金。
在购房过程中,若销售存在欺骗行为,能否退还定金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在房屋交易过程中,如果交了定金后反悔,处理方式会因情况而异。 购房者反悔的情况 如果购房者交了定金后反悔,不想继续购买房屋,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这意味着,购房者可能会失去已交的定金。然而,如果购房合同中另有约定,或者双方能够协商一致,也可能存在其他解决方案。
买车定金不退能不能报警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 如果属于民事纠纷,双方不能协商解决的情况下,应当通过诉讼解决,公安机关不应受理报警;如果对方的行为涉嫌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的,那么报警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受理。
购房定金在以下情况可退:(1)双方协商一致;(2)因不可抗力或政策变动导致交易无法完成;(3)卖方违约(如无证销售);(4)合同条款未达成一致。若购房者单方违约(如单纯“不想买”),定金一般不予退还。 一、定金退还的核心逻辑 根据《民法典》第587条,定金的退还遵循“违约方担责”原则: 购房者违约(如无理由反悔):卖方有权没收定金; 卖方违约(如隐瞒房屋瑕疵、无证销售):需双倍返还定金; 双方无过错(如政策突变、自然灾害):定金全额退还。 二、具体可退定金的4类情形 1. 协商解除合同(最稳妥方式) 即使购房者违约,仍可通过与开发商协商退回部分或全部定金。例如:开发商急于回笼资金,可能同意退还50%定金以快速解约。 2. 因不可抗力或政策变动 不可抗力:如地震、洪水导致房屋损毁,购房者无需担责; 政策变动:如突发的限购政策使买方丧失购房资格(需提供官方文件证明)。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590条。法规2 3. 卖方存在过错或违约 无证销售: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即收取定金(属违法行为); 虚假宣传:隐瞒房屋抵押、产权纠纷等重大瑕疵; 擅自变更条件:如交房时私自修改户型、面积。 案例:若开发商在认购书中写明“价格以正式合同为准”,后续单方涨价导致合同未签,购房者可要求退还定金。 4. 合同条款未达成一致 认购书与正式合同存在重大分歧且无法协商时,定金可退,例如: 补充协议中新增“捆绑销售车位”条款; 正式合同中出现认购时未告知的“霸王条款”(如高额违约金)。 注意:需证明分歧属于“非买方主观原因”且“影响合同目的”。 三、绝对不能退的2种情形 购房者无正当理由反悔 例如:签订认购书后因“房价下跌”“家人反对”等主观原因违约; 法律后果:定金全额被没收(参见刘某某案例)。 超过定金法定上限(20%)的部分 若100万房款已付30万定金,超出的10万可要求返还,但20万定金仍受约束。
定金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形式,其效力和履行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定金的规定。
不可以退。养老保险现行允许退保情况只有以下几种: 出国定居 同一时段重复参加保险的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不足15年,本人要求不转入农保或者城保,并有书面申请。 基本上就这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保手续。其中第4种情况需要在退休前才能办理。
未签合同但已交定金的情况下,定金能否退还取决于未签约的原因及双方责任。若因收钱方违约或双方无过错,定金可退;若因付款方违约,定金不退;若因不可抗力或协商不一致,一般可退。
买车定金能否退还需分情况判断: 卖方违约(如无法交车、车辆质量问题):可要求双倍返还定金; 买方反悔:一般不可退,但有特殊约定(如无条件退款条款)或存在欺诈、不可抗力等情形时,可协商或依法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