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纠纷和遗体火化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是看是否可以认定为工伤。只有劳动者受伤是因为工作原因,符合工伤保险条例所规定的相应情形,并经过当地劳动部门予以认定,才可以认定为工伤。对死因没有异议,不影响处理后事。
1、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先通过劳动争议仲裁认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2、认定了劳动关系后再申请认定为工伤,包括认定后可能发生的诉讼; 3、做劳动技能鉴定(不是司法鉴定)评定伤残等级; 4、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劳动争议仲裁,主张工伤赔偿。
1、可以让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如单位拒绝赔偿,个人申请,期限为一年; 2、待伤情稳定后,如留下残疾,你可以申请伤残鉴定; 3、如构成伤残等级,可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你关心的问题都可以依法解决; 4、如单位拒绝赔偿,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5、如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
工伤纠纷被告拖延时间导致职工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无法认定工伤的,法院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可以依据相关法规,判决用人单位赔偿职工应享受的工伤待遇。工伤诉讼时效:依照法律规定工伤发生后应当在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认定工伤,且而且这一年的期限无法中断、中止。而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是可以中断、中止的,所以:(1)只要认定为工伤,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要求赔偿。(2)可以,只要期间向对方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3)同上,只要期间向对方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时效是中断的,要重新计算。视具体情况而定。1、过了诉讼时效期不使用于《工伤保险条例》。2、同上。3、成立。
工伤纠纷维护单位利益的方式有: 1、当员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及时就近医疗救治,并同时向上级领导和公司申报。 2、公司应在事故发生三十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3、公司或工伤员工及其直系亲属等应依法提交相关材料,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4、待鉴定结论作出后,应当向工伤保险基金办理工伤理赔手续。
按照以下方法解决: 1、协商赔偿:发生工伤事故赔偿纠纷后,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 2、申请调解:如果与用人单位协商不成,可以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劳动仲裁: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也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 4、提起诉讼: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1、工伤发生后,如果用人单位既未向主管部门上报,又未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工伤,在这种情况下的协议是无效的。因为该行为属隐瞒不报,逃脱了劳动监管部门的监管,最终破坏了国家的劳动安全制度,也损害了劳动者的健康权利,违反了法律强制性和禁止性规定,该协议自始无效。 2、但是如果工伤发生后,如果用人单位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并启动工伤认定程序。这种情况下的私了协议是有效的,因为劳动法赋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行和解的权利,这种权利的行使是在遵守国家安全劳动制度的前提下完成的。
用人单位所在地、合同履行地。 1.工伤待遇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这是地域管辖原则的体现,也是工伤待遇争议案件诉讼管辖的一般规定。 2.工伤待遇争议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这是级别管辖原则的体现。也就是说,工伤待遇争议的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工伤待遇争议案件的终审。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原则上不受理一审工伤待遇争议案件。
劳动监察大队处理工伤赔偿争议的方式:如果单位有劳动违法行为且应受行政处罚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单位应当改正未改正的劳动违法行为,依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不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的,则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1.双方协商解决。 2.调解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自愿申请调解委员会调解。 3.仲裁解决。可自发生劳动争议之日起一年内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4.诉讼解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书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