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不要缴个税。需要缴税的内容有: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工伤赔偿属于《个人所得税法》所列十一项所得范围,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不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工伤赔偿本人工资是指税前工资。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的税前工资支付。工伤赔偿中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遭受事故伤害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缴费工资是指工伤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工伤保险职工本人不缴费,由用人单位按照全部职工工资总额适用核定费率缴纳。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伤,受到工伤,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按以下情形处理: (1)如果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工伤认定,经认定属于工伤的,可以获得工伤赔偿; (2)如果用人单位有购买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进行赔偿,没有购买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3)如果属于劳务关系,由接受劳务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工伤赔偿包括陪护费。工伤费用赔偿包括:治(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交通费、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生活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具体金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工伤赔偿权利能放弃。人身损害赔偿、工伤赔偿都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可以放弃。所有的法定权利,除国家公诉外的权利地,当事人都有权放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员工在放弃了工伤待遇之后,就不能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伤残鉴定的赔偿标准,所有费用应当个人承担。
工伤赔偿了可以去鉴定。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应为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关于工伤保险的赔偿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由用人单位在发生工伤事故之后的第30个自然日内向劳动局提交工伤申报材料,经过审核顺利取得《工伤认定书》的情况下,再依此为依据进行劳动能力评级,最后由工伤保险这一机构进行相应的赔偿业务处理; 2)其次,若在此期限(即30天内)用人单位未能主动履行申报之责,那么受伤员工则可在事故发生满一年后向所在地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最后,当与用人单位就工伤赔偿一事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可通过提起劳动仲裁这一途径来解决问题。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依据现行法规,因工伤事故而获得的相关赔偿,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以及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以及工伤医疗待遇等,均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若用人单位未能履行法律规定义务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一旦发生工伤事故,相关补偿费用将有用人单位承担。 在此情况下,只要员工获取的该项所得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保险待遇的相关规定,即可受到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待。
员工打架时,公司通常不承担责任,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员工因履行工作职责被打且被认定为工伤,或公司存在教唆、帮助等违法行为时,公司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