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层面,有明文规定,若企业员工有意离职,只需遵循正规程序逐步办理手续即可。 对于公司而言,并无任何权力加以阻止或是横加干涉,然而,仍存在部分企业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员工未经合法程序擅自离岗,将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存在挽留人才之动机,故此强行要求员工以扣除薪酬作为代价。 然而事实上,企业是没有权利因员工自发性离职行为而扣除其应得薪资的,理当依照既定的劳务合同条款准时付清所有薪资。 如果有些自离员工因此遭到公司扣发工资待遇,他们有权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亦或是委托律师发起劳动仲裁来解决此事。
举报公司乱扣工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公司有乱扣工资的,要求公司拿出对应的规章制度和说明。想办法收集证据,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如果前几个途径对方都拒绝配合的,那就通过法院诉讼途径,要求工资对乱扣工资行为进行赔偿,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一定。 如果有合同的话,按照合同上约定的来看,合同上没有规定不要暑假工,可以起诉公司。如果有规定就没办法了。如果没有合同,可以让公司提供不要暑假工的正式规定依据,如果没有,也一样可以起诉对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生效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职工请事假当天工资不发,另扣工资违法。劳动者因事请假期间,当天工资不发,不得另行扣减工资。另行扣减工资,是克扣劳动者工资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由劳动监察责令改正并支付赔偿金;劳动者也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维权。
在员工犯错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是否可以扣工资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果员工的错误并未达到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造成重大损害的程度,或者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并未明确规定犯错可以扣工资,那么用人单位通常不能随意扣发员工的工资。
在劳动者行为未能给雇主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薪资扣款并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因为各家企业均无权擅自扣减打工者的劳动报酬。 然而,如果的确存在此种现象,雇主有权选择暂停发放劳动者在请假期间的工资。 在劳动者因旷工而导致甲方产生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薪水扣罚便具有了合法性,但同时需要注意,每月所扣除的数额不得超过该员工当月薪资的百分之二十。
依照旷工天数进行相应工资扣减时,应以当事人的当日工资作为基准,乘以实际旷工的天数。 若员工行为构成了无正当理由的旷工且给企业带来了实质性的损害,则企业有权向该员工索求赔偿。 赔偿方式可以选择从员工本身的当月工资中直接扣除。 关于旷工具体达到何种程度才符合企业设定的解雇条件,企业可根据自身经营情况,综合考虑后在内部规章制度中加以明确。 若在企业的现行员工手册内尚无明确规定,仅通过口头形式告知员工其旷工会被视为严重违规,这种口头通知的效力将难以保证。 因此,员工无需遵守这类口头通知,只需严格执行员工手册中所载明的规定。
犯法。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得非法对劳动者进行罚款,用人单位非法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属于违法行为,企业以罚款条数来扣绩效工资是不合法的。用人单位应当按月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工资,不得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存在拖欠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您可以要求补发被扣工资、主张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最高11个月),并可能获得经济补偿。具体操作需通过协商→投诉→劳动仲裁的流程维权,关键是要收集劳动关系证据。 一、具体处理步骤 1️⃣ 第一步:收集证据 劳动关系证明:工资转账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工作群聊天记录、工作邮件、同事证言等。 工资克扣证明:工资条(如有)、老板扣工资的录音/聊天记录、实际发放工资与约定工资差额的银行流水等。 其他证据:工服、工牌、工作成果文件、入职登记表等能间接证明工作的材料。 例子: 若工资通过微信转账,需保存转账记录并备注“工资”;若老板口头说扣工资,可用手机录音。
用人单位无权克扣辞职员工工资。您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权:① 协商要求补发工资;② 向劳动监察投诉;③ 申请劳动仲裁(可主张补发工资、未签合同双倍工资差额、经济补偿等)。维权关键点在于收集劳动关系证据,且仲裁时效为离职后1年内。 一、法律定性:克扣工资的违法性 1. 克扣工资的违法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0条、《劳动法》第91条,以下情形均属违法: 以员工辞职为由扣除工资 以未提前通知为由扣减工资(除非合同有特殊约定且已履行告知义务) 扣发工资作为“违约金”或“赔偿金”(未造成实际损失不得扣除) 2. 合法扣工资的例外情况 仅限以下两种情形可扣除工资(需有明确证据): 员工重大过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扣除金额≤工资20%) 法院判决/仲裁裁决中明确需扣减的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