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依据相关法律条款,任何企业皆不可无故扣押或拖欠员工应得薪资。 如若发现此类情况,员工有权单方面结束与该公司签署的劳资关系,同时提出索要对应的经济赔偿。 按照我国现行的《劳动法》规定,任何工资制度均需恪守平等参与和劳动付出基本原则,实现同等待遇。 工资待遇应当随着整体经济环境的提升而逐步迈向增长趋势。 同时,政府还会对总体薪资水平实施相应的宏观调整政策。
公司不发工资的,职工可以到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 投诉后相关部门会责令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如果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拖欠工资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参加劳动仲裁活动。 委托律师参加仲裁活动,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劳动者死亡的,由其近亲属或者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劳动者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无法定代理人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其指定代理人。 劳动者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律师。
公司帐上没钱还拖欠工资,分以下情形处理:暂时没钱的,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故意转移财产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进入破产程序的,破产财产在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优先清偿拖欠工资。
(1)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发工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未及时支付工资,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优点: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 并且一般都可以最终解决;缺点:申请劳动仲裁就是打劳动官司,程序稍多,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劳务公司不发工资的,可以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单位所在区的劳动监察大队。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 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拖欠工资的违约金,实际上是指用人单位因拖欠工资而需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赔偿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此外,若用人单位未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单位需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针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问题,劳动者有多种法律途径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这是一个相对直接且有效的维权方式。 其次,劳动者还可以选择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此外,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协商或者调解,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的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裁决。如果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用人单位应支付拖欠的工资,但用人单位仍不履行,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最后,如果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的拖欠工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比如恶意拖欠、转移财产等,还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刑事追究。
1、首先要证明你们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及拖欠工资的数额,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证明等; 2、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工作证、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登记表、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录音等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3、对于恶意拖欠工资的行为,除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4、有了足够的证据后可以先和老板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十五天之内到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