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毒不一定要判死刑。贩毒是根据毒品的品种和数量来定罪量刑的,最高可判处死刑。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中国死刑的执行,应当在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七日以内交付执行。 然而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最后,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 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执行死刑应当公布,
过失致人死亡罪通常不会被判处死刑。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明确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分,以及相应的刑罚幅度。 法律分析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分: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故意犯罪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由于过失犯罪中行为人没有主观恶意,因此其刑罚通常较故意犯罪为轻。
缓刑是一种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放在社会上改造的刑罚制度。其适用条件有: (1)原判刑罚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人不是累犯或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3)犯罪人同时需要符合下列条件: ①犯罪情节较轻; ②有悔罪表现; ③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只要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就可以适用缓刑。
1、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2、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
1、证据充足的情况下,可能会改判。 2、改判的情况有两种:(1)“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即定错罪名的应当改判;就算定罪名准确了,但是量刑畸轻或者畸重的应当改判。(2)“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发回重审)。
不适用死刑的情况包括: 1、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 2、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3、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 而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有关犯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罪行。
对于规定了死刑的犯罪并不都应当判处死刑。 其一,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但并不意味着对所有“极其严重”的罪行都应当适用死刑; 其二,即使是“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如果不具备“应当判处死刑”的条件,绝不可以对之适用死刑; 其三,犯罪分子即使符合“应当判处死刑”的条件,如果属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1、死刑缓期执行是指应当对犯罪分子判处死刑,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2、如果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没有故意犯罪的,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3、确有重大立功表现,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则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
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死刑缓期执行简称为死缓,与死刑立即执行同为死刑范畴。死刑缓期执行比死刑立即执行更可怕,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死刑缓期执行有可能将死刑变为25年的有期徒刑。相比较死刑立即执行而言,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基本意味着被告人不会被剥夺生命权。由此可知,死缓比死刑立即执行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