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论几岁都不能选择监护人,鉴于孩子的心智发展并不能达到对这件事情作出最好的利弊取舍的程度,所以法律并不赋予孩子这项权利。
未成年人在校期间,监护人还是父母,父母是未成年子女法定的监护人。学生在校期间,学校负有对学生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并不是学生的监护人。我国未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并不包括学校。
父母过世或缺乏监护能力时,由下列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或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法律规定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是: 1、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父母,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依次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 2、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是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 3、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监护是不可以随便被放弃的,只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终止,监护的终止,设定监护的客观条件自然消失,导致监护的存在成为不必要,从而解除监护关系。
未成年的精神病人由父母担当监护人,父母没有监护能力,由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亲属担任监护人。成年人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则是配偶,然后才是父母,以及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亲属。
变更监护人需要的手续: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变更监护人的条件包括:现有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或者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而要求变更监护人的;当事人申请变更监护人;法官裁判变更监护人。
。对于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撤销其监护权。
主体必须是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所以协议确定的监护人必须从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产生,不得在法律规定的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外确定监护人,在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外确定监护人的,协议监护无效。对于未成年人,协议监护只限于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
没有办法独立生活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