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有继承权的,就能继承被监护人的遗产。 实际上,有监护资格的亲属和有法定继承权的亲属,顺序基本是一致的。
监护人有权继承被监护人的遗产,但是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
监护人的监护资格有可能被撤销的。
1、保护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人身。 2、管理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财产。 3、未成年人的父母既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同时,也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监护人代理未成年人进行民事活动是其履行监护职责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4、代理未成年人行使索赔请求权。
变更监护权应当满足下列条件:1、监护人具有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财产权益、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行为,或现有的监护人丧失了监护能力等情形;2、有关个人或者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变更申请;3、其他条件。
按照法律规定,监护人是可以改的,但要满足一定条件。
孩子成年后一般是没有监护人的,因为孩子成年之后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监护关系终止。如果孩子成年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仍然有监护人。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当对于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权出现争议时,应首先由未成年人的生父母所在单位或其实际居住地的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从他们的近亲家属成员范围内予以指定。
结婚后,配偶确实是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成为第一监护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其监护人按顺序首先是配偶。
从法律角度来看,尽管精神病患者无需为其自身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或民事责任,然而,由于法定监护人拥有对精神病患者实行监护职责的法律义务,倘若在监护过程中未履行应有的监护职责,导致精神病患者对他人造成了特定的损害,那么,作为监护人需要对此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