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常见的纠纷起诉流程如下: 1、向法院起诉并递交起诉状和证据材料。 2、立案庭审查,如符合立案条件,立即向原告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等通知。 3、经审查决定立案的,进行排期。 4、排期后,由立案庭当即或通过邮政速递向当事人送达开庭传票。 5、缴纳诉讼费用。 6、法院出具收据。
劳务合同纠纷可以直接起诉。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务合同纠纷并不是劳动合同纠纷,不需要先申请劳动仲裁才提起诉讼,所以是可以直接提起诉讼的。 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有偿服务的法律关系。
1、农户之间发生宅基地权属争议,当事人双方应尊重历史,相互谦让,协商解决问题。 2、双方协商成功,最好签订协议。 双方达成的协议,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村民的合法权益。
不打官司解决纠纷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协商和解。协商解决是争议双方在自愿的前提下,依法谈判、磋商,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 (2)请求调解。即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经过中立的第三方的努力,促进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3)根据争议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仲裁是指仲裁机构对纠纷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当事人请求解决的纠纷,依法审理、调解、裁决等居中公判的准司法行为。
经营权侵权纠纷的解决方法: 1、侵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2、如果双方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土地确权纠纷的解决方式有: 1、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争议事项进行协商,以达成一致,解决纠纷; 2、双方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人民政府处理,由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3、当事人对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准备起诉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您可通过拨打当地自来水公司客服电话向其投诉; 2.也可尝试拨打12345市长热线转至相关水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3.或者致电当地住建委监察电话对其提出申诉; 4.如以上措施均未能解决或得到及时响应,我们建议您寻求媒体关注以期能推动解决自来水中存在的问题。 身为水务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 1.统筹城乡水资源建设与管理; 2.领导本市的水资源管理,倡导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负责城市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的监管; 4.主管本市的江河湖海、大坝堤防等水利设施及其整修维护工作; 5.承担本市的水政监督与司法调查,负责相关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工作,并协调各部门间及区、县级市间的水事纠纷; 6.监管水务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质量控制管理; 7.促进本地水务技术发展与信息化进步,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机会。
(一)收集现有证据 现有证据包括合同及合同履行的相关材料,要求是原件,还有交易记录、银行流水等双方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文件,如果一些材料不是原件,应让律师审查是否会影响诉讼结果。 收集对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等资料,证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关乎到能否起诉和胜诉。 (二)确定管辖法院 对于合同纠纷以及相关财产权益纠纷来讲,法院管辖可分为约定管辖和法定管辖。 约定管辖,在合同起草时,如条件具备,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直接约定管辖。 如没有约定管辖,则实行法定管辖,根据民诉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根据案件难易等情况,判断是否要请律师 对于复杂案件、标的额大的案件以及在异地诉讼的案件,建议聘请律师,避免因小失大。 并且,走诉讼司法程序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聘请律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准备开庭 1、证据复印件,交给法院一份,有的法院要求交给对方一份,自己备存一份。 2、起诉状数份,对方当事人一份,法院一份,自己留存一份。 如原告是个人,要签字按手印; 如原告是公司,要盖公章,有的法院要求法定代表人签字。 3、如原告是个人,要准备身份证复印件; 如原告是公司,则要准备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4、授权委托书一份。 如请人代理,需要授权委托书。
1、对于开荒地,开荒人并没有必然的使用权,也不可能有永久的使用权。开荒者应该与土地所有人(如村民组集体、村集体)签订合同以确定土地使用权。 2、如果对开荒地的使用权有争议,应当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如何处理,如果要收回开荒者的土地使用权,应当对开荒者作出适当补偿。 3、可以向当地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4、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
1、如果企业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首先申请劳动争议调节委员会调解; 2、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调解。 3、调解不成,申请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仲裁。 4、仲裁不成的,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没有劳动保障部门的调解或仲裁文件,法院不会受理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