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结婚证女方带孩子是没有赡养老人义务的。没有结婚证,即男女双方没有形成婚姻关系,女方与男方家的老人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没有赡养老人义务。除非女方和孩子与老人是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以及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关系,否则不用承担赡养老人义务。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公公死了,婆婆在,婆婆没有赡养奶奶的义务。 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去法院起诉子女支付抚养费等权利。按规定,赡养人的范围包括以下几种人: 1、老人的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 2、跟老人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3、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因此,儿媳不属于法定的赡养人,没有相应的赡养义务。 法律规定:“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但事实上协助义务只适用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旦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协助赡养义务也会自动解除。所以,丈夫先于婆婆死亡,儿媳没有义务继续赡养婆婆。婆婆自然也就没有赡养奶奶的义务。
在法律中,是不管父母偏心与否,只要你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或者在户口.上已经认定你是他们的子女,在法律中有赡养的义务的,你要履行这个义务和责任去赡养老人。 而且子女不得已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而拒绝赡养的义务,而且老人自有的房屋,子女及其亲属是不能占有的,不能私自更改产权,而且关于老人的住房,子女有维修的义务,包括老人的田地,也有义务耕种,而且老人的收益是归他们自己所有的。
赡养老人是每个儿女的法定义务,成年且有经济能力的儿女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免除,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1、妥善安排老人的住所。对于老人生活的住所环境不能太差,老人自己有房子的,子女不能侵占,不能擅自改变房产名字。如果房子需要维修的,子女有维修的义务。 2、不能要求老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老人就应该是安享晚年的,子女不能要求老人干重活,力所能及的可以适当做,就当是锻炼身体。 3、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4、不得干涉老人的婚姻自由。子女不能因为老人的婚姻有变化而消除。 5、子女不仅要赡养,而且要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上给予父母帮助。在父母生病时,有义务照顾和带老人去医院检查,使老人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安享晚年。
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三个儿子协商解决。最好是遵循老人生前遗嘱,协商不成,可以找他人调解。 安葬父母虽然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由子女安葬,但是这是孝敬父母的一部分,也是子女的一部分,而且安葬父母产生的钱属于父亲的债务,从这个角度考虑,首先需要从遗产中预先扣除,才能继承遗产。如果该人确实不孝,可以主张他虽然不满18岁,但是有独立经济来源,也属于成年人了,要求平均分割遗产。
2021年个人所得税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1、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 2021年个人所得税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方法: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全额扣除。非独生子女的,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 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2、对于不赡养老人的,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首先,《民法典》第1067条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3、对于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老年人(指年满60周岁的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发生纠纷的,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如子女所在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查明情况后,要强制子女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根据当地的生活标准,判决子女给付一定的赡养费用;也可以根据老年人追索赡养费的申请,在判决作出前,依法裁定子女先行给付一定的赡养费用,以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急需。 4、其次,对于虐待遗弃父母的子女,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虐待,指子女对父母经常以打骂、冻饿、限制自由、侮辱人格等方法,从肉体上、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遗弃父母,指子女有赡养义务而拒绝赡养的情节严重的行为。虐待父母,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260条规定,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伤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对遗弃老人,情节恶劣的,构成遗弃罪,按照《刑法》第261条的规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赡养老人人数差别)赡养老人所扣除的金额是一定的,与老人的人数无关。 (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遗产继承与是否承担赡养责任是有关系的,如果没有承担赡养责任的,在分配遗产时应该少分甚至不分,但不能因放弃继承遗产而不履行赡养责任。
如果没有与后爸建立抚养关系,就不存在赡养义务。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据此,形成事实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婚生父母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定。所以,受继父母抚养教育长大的继子女对继父母有赡养的义务。继父母子女之间,属于法律拟制血亲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基于双方根据自愿原则而形成的抚养关系发生的,这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发生,并不影响继子女与其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继子女与继父母、继子女与生父母之间同时存在权利义务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继父母对继子女形成照顾、抚养、教育等继子女应赡养继父母,如果没有尽到这个义务,可以不赡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