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到一个月被辞退,有工资,工资以实际工作日期照常发放。如果公司无故解除合同,还需要向职工支付经济赔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仲裁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当事人申请、审查受理、仲裁准备、仲裁审理。 一、当事人申请:当事人递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及相关材料、证据。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二、审查受理:劳动仲裁申请书符合要求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三、仲裁准备:仲裁委员会对决定受理的劳动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七日内组成仲裁庭。 四、仲裁审理: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
可以要求赔偿。女职工怀孕被辞退可以要求双倍的经济赔偿,如果用人单位不赔偿就到当地有管辖范围的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国家有明确规定,企业不可以辞退在特殊时期的女员工,并且特殊时期的女员工是有法定假期的,辞退是属于违法行为。
可以与孕期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怀孕女员工还在试用期内,单位有证据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怀孕女员工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 3、怀孕女员工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了重大损失的。 4、怀孕女员工被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的。 5、怀孕女员工同时又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就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在用人单位提出之后,仍然不予改正的。
公司把员工辞退,若是违法辞退的,需要给付二倍经济补偿标准的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是劳动者是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违规制度被用人单位辞退的,用人单位不需要对劳动者进行经济补偿,但用人单位要承担举证的责任。
公司倒闭,和员工的劳动关系终止,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1、合同期内被辞退,属于违法辞退的,用人单位以经济补偿为基础支付双倍赔偿金; 2、属于非过失性辞退的,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属于过失性辞退的,用人单位不需要赔偿; 3、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1、员工无缘无故被公司辞退可以赔偿; 2、法律规定,如果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的,需要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 3、如果劳动者任职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可以按一年来进行计算,如果劳动者任职不满六个月的,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原则上,企业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之前需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应聘者,若出现如劳动者无法胜任现有工作,经调离当前岗位或提供相关培训后仍未能达到要求这样的特殊情况时,企业未按照规定提前告知劳动者的话,应当主动给予劳动者一个月的薪资作为补偿。
违法辞退员工是指用人单位在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过程中,违反了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具体来说,违法辞退员工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违反法律规定辞退:用人单位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未满足法定的辞退条件,如未提前通知或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等,径自解除劳动合同。 没有正当理由辞退:用人单位在辞退员工时,没有正当、合法的理由,如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程序不合法:即使用人单位有辞退员工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但如果在辞退过程中未遵循法定的程序,如未进行适当的调查、未听取员工的申辩意见等,也属于违法辞退。 歧视性辞退:基于员工的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身体健康状况等法定不得歧视的因素进行辞退。 恶意辞退:用人单位出于恶意,如为了规避支付员工赔偿金、社会保险等,而采取的辞退行为。 违法辞退员工的法律后果可能包括: 员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 员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赔偿金,赔偿金为经济补偿的两倍。 用人单位在辞退员工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辞退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