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方逾期交房的违约责任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当事人一方违约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合同签订后如果双方均未履行,可以协商解除该合同。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在签订合同时,对违约责任的约定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违约责任条款可由合同当事人在合同里面作详细约定,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2、可以约定一条总的违约条款: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导致本协议无法继续履行的,违约方需赔偿守约方违约金,该违约金不足以弥补守约方实际损失的,还可以约定赔偿金,如双方均违约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3、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民法典》中规定的免除违约责任情形如下: 1、不可抗力。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免责条款。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免除将来可能发生的违约责任的条款,其所规定的免责事由即约定免责事由。但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
房屋买卖合同出现违约情况,买卖双方对违约责任的承担情况如下: 一、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二、当事人一方未支付房款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房款,并支付违约金。如果超过确定的期限,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解除合同,并追究违约责任; 三、出卖方不交付房屋,或者不配合过户的,对方可以要求交付房屋、配合过户,并承担违约责任。也可以在符合合同约定的情况下,解除合同,要求支付违约金。 四、如果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对方可以要求赔偿,直接的经济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疫情可以构成工期延误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属于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台风、地震、洪水、冰雹以及非合同双方所能控制的社会异常事件。施工方因不可抗力延误工期,已履行保护义务且能提供证明的应当免除其全部或部分的责任。
合同中没有明确违约责任的,可以协议补充。 对于违约责任,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一般就会约定好。如果有约定,且合同也是有效的,那么出现违约,直接按照约定处理就可以了。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违约责任,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在违约情形发生之后可以临时约定,需要注意的是,在约定的时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债权转让应当包括违约责任。《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七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是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受让人取得从权利不因该从权利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或者未转移占有而受到影响。”债权人将债权转让给受让人后,受让人可以取得从权利,从而可以取得向债务人追究违约责任的权利。
施工合同承包人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施工人应当在约定的期限内完成工程建设,逾期交付或者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施工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法定免责事由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不需要当事人约定即可援用的免责事由,主要指不可抗力;约定免责事由是指即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 1、不可抗力。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其构成要件包括: (1)不能预见,即当事人无法知道事件是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发生的情况如何,对此应以一般人的预见能力为标准; (2)不能避免,即无论当事人采取什么措施,或即使尽了最大努力,都不能防止或避免事件的发生; (3)不能克服,即以当事人自身的能力和条件无法战胜这种客观力量; (4)客观情况,即外在于人的行为的客观现象(包括第三人的行为)。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 (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 (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2、值得注意的是:免责条款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