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非因工死亡的待遇是什么

劳动工伤 2025-03-20 17:17 标签: 非因工 死亡 待遇

结论:非因工死亡的职工遗属可享受丧葬补助金、一次性救济金(抚恤金)、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继承等法定待遇,具体标准由地方政策规定,需结合劳动关系认定和供养亲属情况综合确定。

一、核心待遇及标准1. 丧葬补助金

法律依据:各地政策(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地方性规定)。

标准

在职职工:通常为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6倍(如上海为2倍,辽宁为3倍)。

退休人员:部分地区单独规定(如上海为2个月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示例:某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丧葬补助金为6000×3=18,000元。

2. 一次性救济金(抚恤金)

法律依据:地方社保政策及《社会保险法》。

标准

在职职工:按供养直系亲属人数发放:

1人:6个月本人工资;

2人:9个月本人工资;

3人及以上:12个月本人工资。

退休人员:按本人死亡前月基本养老金计算,同时可能叠加额外补贴(如上海增发6000元)。

示例:某职工月工资5000元,供养2人,则一次性救济金为5000×9=45,000元。

3. 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适用情形:遗属(父母、配偶、子女等)无劳动能力且无其他生活来源。

标准

一般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固定金额发放(如上海为每人每月570元,孤寡老人或孤儿增加30%)。

部分省份动态调整(需查询最新政策)。

示例:某地标准为600元/月,供养2人,则每月补助1200元。

4.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继承

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14条。

规则: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未领取的余额,由法定继承人一次性继承。

二、待遇申领关键条件1. 劳动关系认定

核心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费记录、人事档案(如转正表、工资调整表)等。

风险提示:若单位否认劳动关系,需通过仲裁或诉讼确认(参考案例:刘某某案中,法院以人事档案认定劳动关系成立)。

2. 供养亲属范围

定义: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且无劳动能力的配偶、父母、子女等。

证明文件:户口本、亲属关系证明、无收入证明(如残疾证、学生证)。

三、申请流程及材料

材料清单

职工死亡证明、火化证;

亲属关系证明(户口本、结婚证);

职工工资/养老金证明、劳动关系证明;

遗属身份及无收入证明。

步骤

向单位或社保机构提交材料;

社保部门审核后发放待遇;

对拒付或金额争议,可申请劳动仲裁或诉讼。

四、注意事项

地域差异:待遇标准因地而异(如上海与辽宁的丧葬补助金不同),需咨询当地人社部门。

时效要求

遗属待遇申请一般无明确时效,但建议死亡后1年内办理;

劳动关系争议仲裁时效为1年(从知道权益受损起算)。

单位责任:若单位未缴纳社保导致遗属无法领取待遇,可要求单位赔偿损失。

五、参考案例

案例:刘某某非因工死亡待遇纠纷案

争议焦点:劳动关系是否存在?

法院认定:通过人事档案中的转正手续、工资表等证据,确认劳动关系成立,判决单位支付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救济费。

启示:即使无书面合同,人事档案、工资记录等可作关键证据。

总结:非因工死亡待遇的核心是劳动关系证明供养亲属资格,建议遗属及时收集证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必要时通过法律程序维权。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 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四条 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程璇律师

程璇律师

重庆公鸣律师事务所

婚姻家庭 合同纠纷 债权债务 劳动工伤 法律顾问 交通事故 损害赔偿 公司法务
咨询律师
更多>> 相关精选法律百科
[北京]推荐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