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帮信罪没有拿到钱也要赔偿吗

损害赔偿 2025-05-24 09:05 标签: 帮信罪 赔偿
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刑事责任:

帮信罪的定罪与量刑依据是《刑法》第287条之二,主要考量行为人是否“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提供帮助(如支付结算、技术支持等),以及情节严重程度(如违法所得、造成的损失等)。

是否获利不影响定罪:即使行为人未实际拿到钱(如未实际分赃),只要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仍可能构成帮信罪并被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赔偿责任:

民事赔偿针对的是因犯罪行为导致的他人财产损失,需根据《刑法》第36条及《刑事诉讼法》第101条,由受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赔偿责任与获利无直接关联:即使行为人未实际获利,但如果其行为直接导致他人财产损失,仍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是否需要赔偿的关键条件

损失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若行为人将银行卡提供给诈骗团伙,导致受害人向该卡转账被骗,行为人需对受害人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需证明行为人的帮助行为(如提供银行卡、支付账户等)与受害人损失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例如:

若无实际损失或因果关系不成立:则无需赔偿。

行为人的过错程度:

若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犯罪仍提供帮助(如提供银行卡用于洗钱),其主观过错明显,需承担赔偿责任。

若存在共同犯罪(如与他人分工合作),可能需与其他共犯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赔偿能力:

民事赔偿需以行为人实际经济能力为限,若行为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可能无法全额赔偿,但法律义务仍存在。

若被认定为帮信罪:

配合调查: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争取从轻处罚。

积极赔偿:主动赔偿受害人可作为从轻量刑的情节。

若为受害人:

及时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单独民事诉讼,要求行为人赔偿损失,并提供证据证明损失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若未实际获利:

可主张自身过错较小、赔偿能力有限,但需注意:民事赔偿责任不因未获利而免除,仅可能影响赔偿金额的认定。

总结

帮信罪中,即使未拿到钱(未实际获利),若行为直接导致他人财产损失,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是独立的,需分别依据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判断。具体是否赔偿需结合案件事实、损失金额、因果关系及行为人经济能力综合认定。

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结合具体案情制定应对策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 【赔偿经济损失与民事优先原则】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 【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的提示性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钟海燕律师

钟海燕律师

广东朗道律师事务所

债权债务 房产纠纷 婚姻家庭 合同纠纷 公司法务
咨询律师
更多>> 相关精选法律百科
[北京]推荐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