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商品房买卖欺诈应该如何处罚

房产纠纷 2025-05-27 16:41 标签: 商品房买卖 欺诈 处罚
一、民事责任:赔偿损失及惩罚性赔偿

根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商品房买卖欺诈的民事责任主要包括:

1. 惩罚性赔偿

欺诈行为的惩罚性赔偿

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

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或出卖给第三人;

故意隐瞒房屋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若开发商存在以下欺诈行为,买受人可请求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

若开发商欺诈行为构成“消费欺诈”,要求退一赔三(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计算)。

3. 其他损失赔偿

包括但不限于:

中介费、按揭手续费、装修损失;

因维权产生的合理费用(律师费、诉讼费等)。

二、行政责任:行政处罚

若开发商存在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欺诈行为,住建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以下规定进行处罚:

1. 行政处罚依据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88号):

第6条:未取得预售许可证销售房屋,处以警告、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已收取预付款1%以下罚款;

第33条:虚假宣传或返本销售,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广告法》

若广告存在虚假宣传(如虚构学区房、夸大配套设施),可处广告费用3-5倍罚款,20万元以下至100万元以上罚款(情节严重时)。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对违规情节严重的开发商,可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2. 典型处罚案例

案例1:某开发商因虚假宣传“学区房”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50万元,并责令整改(参考案例:(2021)京0105行罚字第XX号);

案例2:某房企因未取得预售证违规销售被住建局处罚款30万元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案例编号:2022建罚字第XX号)。

三、刑事责任:追究欺诈罪名

若欺诈行为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开发商或直接责任人可能面临以下罪名:

1. 合同诈骗罪

构成要件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

涉案金额较大(通常5万元以上)或多次实施。

刑罚

数额较大(5-50万元):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50-250万元):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250万元以上):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2. 虚假广告罪

适用情形

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房屋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

刑罚

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3. 其他相关罪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若开发商以购房名义非法集资;

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伪造房产证、预售许可证等。

4. 典型刑事案例

案例:某开发商虚构“现房销售”,骗取购房者定金后携款潜逃,涉案金额1200万元,主犯被判12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20)沪01刑初XX号判决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 【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吴东胜律师

吴东胜律师

广东顶匠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 债权债务 合同纠纷 经济纠纷 建筑工程 房产纠纷 婚姻家庭 损害赔偿 民商事纠纷及公司法律顾问、侵权赔偿、交通事故、企业法务及风险防范等
咨询律师
更多>> 相关精选法律百科
[北京]推荐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