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方轻微事故。 轻微事故的定义就是你倒车轻微的撞个墙,碰个电线杆之类的,痕迹明显,损失不大,轻微掉漆变形,你可以自己拍照片留证据,然后去4s店或者修理厂修理,保险公司会去定损,一般不需要出现场(如果保险公司要求你恢复现场,那么很可能是怀疑你的车不是单方事故,车上有其他油漆颜色或者超过一定金额),如果你的车是车门以下部位受损(也就是其他车不可能碰得到的位置),一般损失也可以不用现场报案,但是建议留照片。 2、双方轻微事故。 就是不涉及人伤,双方车辆发生轻微的刮蹭、追尾,处理这类事故首先要分清楚责任,如果你觉得这次事故你只要赔给对方四五百左右的,就不必要联系保险公司索赔了。因为赔的钱还赶不上来年你要交的保费,这种情况下建议尽量私了。 3、多方事故快速处理。 几方损失都在2000以内的事故,责任划分明确,都有有效的交强险的,带上交强险大保单(或者复印件)、行驶证和驾驶证去往交警队,由交警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去找保险公司理赔。
受害人当场死亡的,可以主张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因救治无效死亡的,可以主张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还可以主张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赔偿顺序: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向受害人支付的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误工时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以及死亡受害人的家属办理丧葬事宜导致的合理的误工损失。 误工费的赔偿标准就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计算: 1、误工时间以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出院诊断证明上写明的休息时间或者鉴定机构的鉴定意见为准。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2、收入情况。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提供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交通事故伤残指因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所致的人体残疾,包括: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结构的异常及其导致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不同程度丧失。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I级(100%)到第X级(10%),每级相差10%。需要伤残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 进行伤残鉴定,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受害人身份证(无身份证的可带户口本); 2、交通事故认定书; 3、入院记录;4、出院记录;5、病历本;6、疾病诊断证明书;7、X线报告单、CT报告单等;8、X光片、CT片及MR片;9、票据及费用清单。
报赔: 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妥善保护好现场,报警由交警对事故进行勘验处理,并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 核定: 1、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会派人到现场勘察或到交通部门了解出险情况,同时对车辆进行定损,估算合理费用,并通知车主到保险公司指定的修理厂处理事故车辆。 2、对第三者责任的索赔,还应由保险公司对赔偿金额依法确定,并依据投保金额予以赔付。对于被保险人与第三者私下谈定的赔偿金额,保险公司可拒绝赔付。 赔付规定: 1、保险车辆发生全部损失后,如果保险金额等于或低于出险当时的实际价值,将按保险金额赔偿。 2、保险车辆发生全损后,如果保险金额高于出险当时的实际价值,将按出险时的实际价值赔偿。
比较重大的交通事故中,如何能够得到充分的、到位的赔偿是受害者一方最关心的问题,对方未投保交强险、已投保交强险未投保商业险、已投保商业险但有无证驾驶、酒驾或者逃逸等情形不能足额赔偿损失的,而保全事故车辆是保证受害者一方能够最终得到赔偿的一个非常有效地法律措施。一般情况下,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之后,出于收集证据的需要交通队会扣留事故车辆。但是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定》的规定:“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车辆、机动车行驶证以及扣押的物品。”所以,被害人一方应当在交警部门作出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但是还没有通知当事人领取事故车辆的时候,及时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要求人民法院扣留事故车辆。诉前财产保全要向事故车辆扣留地的法院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 损失,超过交通事故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部分,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机动车一方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赔偿责任; (三)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赔偿责任; (四)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醉驾符合如下条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可以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宣布无罪; 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不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一百七十七条还规定,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自从现代交通越来越发达后,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也有所提升。一般来说,遭遇交通事故,若是当事人之间可以协商的,这起交通事故也就因协商而得到解决了。如果双方协商不成的,受害人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来要求对方赔偿。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全责则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在限额先行赔偿,不够部分由肇事者承担。责任认定之后既可以进行主张赔偿问题。 在赔偿时,可以和对方通过协商处理赔偿事宜,也可以向法院起诉对方和对方所投保的保险公司要求赔偿。 1、人身损害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死亡补偿费丧葬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2、财产损害赔偿 财产损失赔偿范围包括:维修被损坏车辆所支出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用;因车辆灭失或者无法修复,为购买交通事故发生时与被损坏车辆价值相当的车辆重置费用;依法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因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非经营性车辆因无法继续使用,所产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
无证驾驶发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标准如下: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1条的规定,认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主要有三个标准: (一)事故当事人行为与事故发生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二)事故当事人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 (三)当事人过错的程度。 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交通事故二审多久开庭没有明确规定,若是民事案件,二审立案后,一般在三个月内审结。 1.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如下: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2.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如下: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都应当派员出席法庭。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决定开庭审理后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以内查阅完毕。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的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