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若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掩饰、隐瞒三次以上且价值达到五万元以上;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救灾、抢险等特定款物,价值五万元以上等情形的,可认定为掩饰隐瞒所得罪中情节严重的量刑金额。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三)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2022-08-11 15:20
(一)主观故意不同
帮信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都要求“明知”,但是两罪对“明知”的程度、内容等要求并不相同:
1、程度不同:帮信罪要求行为人确切知道他人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或知道他人可能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是概括的明知;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上游犯罪的明知程度并没有要求,因为上游犯罪已经既遂,明知程度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没有影响。
2、内容不同:帮信罪,行为人明知的内容是,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有罪名方面的要求;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行为人明知的内容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没有罪名方面的要求。
3、心态不同:帮信罪,行为人主观上对上游犯罪的既遂,持希望或放任的态度;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行为人主观上对上游犯罪的既遂,没有希望或放任的态度,但对掩饰、隐瞒赃款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二)客观方面不同
1、行为对象不同
帮信罪的行为对象是,正在实施中的信息网络犯罪行为;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行为对象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也就是赃款赃物。
2、行为发生的时间节点不同
帮信罪,行为发生的时间节点,通常是在上游犯罪着手实施之后到行为实施完毕之前,即上游犯罪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尚未获取赃款、赃物之前;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行为发生于上游犯罪既遂之后,即赃款、赃物已经被上游犯罪的犯罪分子控制之后。
3、行为的性质不同
帮信罪的行为本质,实际上属于上游犯罪的帮助犯,没有帮信罪行为人“收取”赃款,上游犯罪将无法既遂;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行为非上游犯罪所必须,即使没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行为人“转移”赃款,也不影响上游犯罪的既遂。
4、行为所起的作用不同
帮信罪行为人的帮助行为对上游犯罪的既遂,起促进作用;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行为人对上游犯罪的既遂,并没有促进作用。
(三)客体不同
帮信罪规定在《刑法》扰乱公共秩序罪的章节中,侵犯的客体为公共秩序,增设本罪是为了更准确、有效地打击各种网络犯罪帮助行为,保护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信息网络秩序,保障信息网络健康发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规定在《刑法》妨害司法罪的章节中,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行为使赃款、赃物
2022-08-09 15:43
掩饰隐瞒犯罪流水200万,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犯罪情节一般的,在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情节严重的,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犯罪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根据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数额、犯罪对象、危害后果等犯罪情节,综合考虑被告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决定罚金数额。 4.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综合考虑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数额、危害后果、上游犯罪的危害程度等犯罪事实、量刑情节,以及被告人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决定缓刑的适用。
2025-03-03 17:55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可能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该罪的主要行为是对犯罪所得及其产生效益的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它方法掩饰隐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那么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是单位犯罪的话,将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相关负责主管人以及其他责任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以上是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掩饰、隐瞒犯罪行为的量刑规定。具体的量刑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掩饰、隐瞒的金额、是否有前科、是否主动交代、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判断。
2022-08-09 15:40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量刑标准如下:
1、构成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2-08-09 15:41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立案标准是:
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
2、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
3、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损失无法挽回。
4.隐瞒或隐瞒使无法及时调查和处理上游犯罪并对公共和私人财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的行为;
5.隐瞒或者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其他行为,妨碍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的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