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对象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社区矫正机构对于有正当理由的,应当批准;对于因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可以根据情况,简化批准程序和方式。因社区矫正对象迁居等原因需要变更执行地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变更决定。社区矫正机构作出变更决定后,应当通知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和变更后的社区矫正机构,并将有关法律文书抄送变更后的社区矫正机构。变更后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将法律文书转送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第二十七条 社区矫正对象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社区矫正机构对于有正当理由的,应当批准;对于因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可以根据情况,简化批准程序和方式。因社区矫正对象迁居等原因需要变更执行地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变更决定。社区矫正机构作出变更决定后,应当通知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和变更后的社区矫正机构,并将有关法律文书抄送变更后的社区矫正机构。变更后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将法律文书转送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2022-09-06 14:34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依法接收社区矫正对象什么病宣告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事实执行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依法接收社区矫正对象,核对法律文书、核实身份、办理接收登记、建立档案,并宣告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事实、执行社区矫正的期限以及应当遵守的规定。
2022-08-09 13:39
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履行判决、裁定、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等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遵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管理规定,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对象应当依法接受社区矫正,服从监督管理。社区矫正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社区矫正对象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在就业、就学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履行判决、裁定、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等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遵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管理规定,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
2022-11-30 09:05
“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我国社区矫正法规定: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社区矫正对象在多个地方居住的,可以确定经常居住地为执行地。
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无法确定或者不适宜执行社区矫正的,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应当根据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矫正、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执行地。”
2022-09-02 08:50
一、开展调查评估,不得泄露调查中知悉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信息。
二、接收社区矫正对象,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组织入矫、解矫宣告,确定矫正小组,与矫正小组成员签订矫正责任书,指导矫正小组开展工作。
三、落实矫正方案,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现实表现及考核奖惩等情况,适时调整矫正方案。
四、对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履行判决、裁定、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等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遵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禁止令执行、保外就医等规定进行监督管理。
五、对失去联系的社区矫正对象立即组织查找,发现社区矫正对象非正常死亡、涉嫌实施犯罪、参与群体性事件、引发舆情事件等及时报告委托单位,并立即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妥善处置。
六、按照因人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法治、道德、心理健康等教育。
七、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特长、劳动能力、健康状况等情况,协助组织其参加公益活动,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八、依法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有需要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临时救助、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落实社会保障,协助解决就学、法律援助等困难。
九、对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悔罪、遵守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接受教育等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向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奖惩建议。
十、其他依法依规可以委托的社区矫正工作事项。
2022-11-30 09:25
“社区矫正对象的处罚包括什么。我国社区矫正法规定:社区矫正对象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监督管理规定的,应当视情节依法给予训诫、警告、提请公安机关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或者依法提请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对暂予监外执行的收监执行。
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考核结果,可以作为认定其是否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是否严重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依据。因此在社区矫正时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争取早日解除社区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