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审理程序开始之前,书记员有责任对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者是否已经悉数到场,并依据相关法律条款,宣布法庭秩序。
在法庭正式进入审理阶段后,审判长将依次核对当事人身份信息,正式庄重地宣告案件的案由,进一步公布所有的审判人员与书记员的具体姓名列表,同时明确告知当事人在此次诉讼过程中的相关权益和义务事宜,并且就可能出现的回避申请请求予以询问。
接下来是法庭调查阶段。
该阶段的展开遵循特定的顺序进行:
首先由当事人自行陈述观点;
其次,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宣示证人应有的权益和义务。
当证人愿意出庭作证时,需要向其宣读相关法律条款,以便其充分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最后,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宣读、展示书证、物证以及各类视听资料等证据材料。
此外,还需依照程序,向当事人宣读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以及现场勘察笔录等关键文件。
在完成法庭调查工作之后,将正式进入法庭辩论环节。
该阶段的展开也遵循特定的顺序进行:
首先由原告方代表及其诉讼代理人才表述他们的观点与立场;接着则由被告方代表及其诉讼代理人进行相应的反驳与辩护;再然后则是第三方代表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他们的上诉和抗辩意见;以及最后的相互辩论环节。
在法庭辩论彻底结束后,审判长将会按照原告、被告以及第三方的顺利顺序来征询各方最终的意见和建议。
当确无争议之后,法院将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作出精确的判决。
如果在判决之前能够通过调解达成共识,那么调解仍然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
但是,若经过调解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案件必须尽快作出判决。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基本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审理。
人民陪审员在参加审判活动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基本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2022-08-25 14:47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由于其自身特点,庭审可以省略一些环节,以迅速、准确审结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被告人可以就起诉书中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和辩护;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同公诉人互相辩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自诉案件,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同自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互相辩论,不受普通程序中关于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证据、法庭辩论程序规定的限制。但在判决宣告前应当听取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意见。
2022-09-08 17:07
刑事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
1.向被告人送达自诉状或口诉笔录副本,确定开庭日期,传唤当事人,通知证人出庭,公开审判的应先期公布有关事项等。
2.自诉案件开庭审理程序与公诉案件基本相同,也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进行。
2022-08-11 11:18
民事诉讼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于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在此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不再进行适用。该司法解释是最高法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也是参与起草部门、人员最多的司法解释。
2022-08-10 15:43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审判的程序包括两部分,进行审理和作出判决,审理程序又可分为当事人陈述、讯问嫌疑人、证人、质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2024-07-22 10:09
死刑复核属于审判程序的一种。死刑复核程序属于审判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核所遵循的一种特殊审判程序。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程序是上报、复核审理、予以核准或不予核准,需要依法改判或发回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