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审理的方式可以分为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开庭审理是仲裁审理的主要方式。所谓开庭审理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方式。
书面审理是指在双方当事人及其他仲裁参与人不到庭参加审理的情况下,仲裁庭根据当事人提供的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书面材料作出裁决的过程。书面审理是开庭审理的必要补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十二条 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2024-06-04 11:14
仲裁的法定程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一、受理阶段。仲裁程序是以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为起始。
二、组庭阶段。双方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和选定仲裁员。
三、开庭审理阶段。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
四、裁决阶段。
2023-02-27 14:24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抗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在我国,人民检察院是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具体到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监督,最集中的体现是刑事诉讼中,从立案侦查、到审查起诉、到公诉、抗诉、再到执行监督,可以说从头到尾检察院都参与其中,进行监督。然而对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而言,检察院的监督成分就少很多了。主要由于检察院并不直接参与上述两种诉讼审判活动,所以只有在审判结束后进行一些监督审查。如果有确实存在错误的判决裁定,可以依法抗诉,法院应当组织再审。这就是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
所以,根据我的回答,你的问题有得到解答吗!
2022-08-11 15:24
国内各种仲裁法律法规中没有规定仲裁的审理时限,只对作出裁决书的期限作了规定。涉及各领域的仲裁法中没有规定作出裁决书期限的,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或各地在制定仲裁规则中给予明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规定,作出裁决的期限为仲裁庭在组庭后6个月内作出裁决书。经仲裁庭请求,仲裁委员会仲裁院院长认为确有正当理由和必要的,可以延长该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的,经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2022-08-11 10:43
国内各种仲裁法律法规中没有规定仲裁的审理时限,只对作出裁决书的期限作了规定。涉及各领域的仲裁法中没有规定作出裁决书期限的,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或各地在制定仲裁规则中给予明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规定,作出裁决的期限为仲裁庭在组庭后6个月内作出裁决书。经仲裁庭请求,仲裁委员会仲裁院院长认为确有正当理由和必要的,可以延长该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的,经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2022-08-11 14:53
仲裁中止审理的法定情形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比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情况下,中止仲裁:
(1)当事人一方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仲裁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参加仲裁的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仲裁的;
(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审结结果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6)本规则第八条第二款和其他应当中止仲裁的情形。
中止仲裁的原因消除后,恢复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