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刑事缓刑不能从事涉密岗位。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而根据法律规定,涉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上岗前,组织人事部门应会同保密工作机构对其国籍、政治立场、个人品行、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现实表现、主要社会关系以及与国(境)外机构、组织、人员交往等情况进行审查。对在岗的涉密人员应定期组织复审,核心涉密人员每年复审一次,重要涉密人员每3年复审一次,一般涉密人员每5年复审一次。涉密人员发生岗位变动或者涉密等级调整的,应当及时进行复审。涉密人员网上行为务必谨慎,不要在互联网上泄露自己的身份、工作性质和国家秘密,切勿与可疑人员交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2022-09-05 17:19
有刑事缓刑不能从事涉密岗位。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而根据法律规定,涉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上岗前,组织人事部门应会同保密工作机构对其国籍、政治立场、个人品行、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现实表现、主要社会关系以及与国(境)外机构、组织、人员交往等情况进行审查。对在岗的涉密人员应定期组织复审,核心涉密人员每年复审一次,重要涉密人员每3年复审一次,一般涉密人员每5年复审一次。涉密人员发生岗位变动或者涉密等级调整的,应当及时进行复审。涉密人员网上行为务必谨慎,不要在互联网上泄露自己的身份、工作性质和国家秘密,切勿与可疑人员交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2021-02-27 09:20
刑事案件的起诉书是保密的,不对外公开。但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不起诉人。
2025-02-12 15:40
刑事案件的起诉书是保密的,不对外公开。但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不起诉人。
2022-08-12 16:11
累犯不能缓刑。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适用缓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经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下,再考虑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认定其放在社会上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
2022-08-12 16:03
累犯不可以判缓刑。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该规定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累犯从重处罚的性质,因为缓刑的运用是以罪犯有悔罪表现,不致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为条件的,而累犯是经过了刑事处罚后不思悔改再次犯罪,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如果对累犯适用缓刑,就违背了我国刑罚的目的。所以累犯不能适用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