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输入型病毒的传播扩散,国家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以及入境人员先要检疫检测,然后一律实行14天的隔离观察,发现感染病毒的还要进行隔离治疗。
对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以及入境人员隔离观察和治疗费用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参与了国家社会保险的前期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出,后期由国家兜底。没有参与国家医疗保险的,先由商业保险进行代付,剩余的费用自理。
如果入境人员是长期在我国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他们是要买社会保险的,那么这部分人在费用支付方面的待遇等同于我国居民。
如果入境人员未在国内参保国家社会保险,那么就需要使用他们的商业保险来支付,剩余的费用由个人承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条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 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2022-08-12 11:18
为了防止输入型病毒的传播扩散,国家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以及入境人员先要检疫检测,然后一律实行14天的隔离观察,发现感染病毒的还要进行隔离治疗。
对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以及入境人员隔离观察和治疗费用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参与了国家社会保险的前期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出,后期由国家兜底。没有参与国家医疗保险的,先由商业保险进行代付,剩余的费用自理。
如果入境人员是长期在我国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他们是要买社会保险的,那么这部分人在费用支付方面的待遇等同于我国居民。
如果入境人员未在国内参保国家社会保险,那么就需要使用他们的商业保险来支付,剩余的费用由个人承担。
2022-09-21 14:44
如果自费隔离没有钱,可以联系自己的家人、朋友、工作单位等筹钱。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筹到钱,可以向社区寻求帮助。一般情况下,在出示经济困难的证据后,可以得到有关部门补贴。
经济特别困难的人向社区申请补贴,社区帮特困人员支付集中隔离费用。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没能力自费集中隔离,可以申请独自居家隔离。若相关部门不同意居家隔离,也只能由他们支付这笔钱了。
2022-09-20 10:39
根据规定,隔离费用自理,符合医保报销的报销,符合商业报销保险的报销。除此之外,被隔离人员实在没有钱支付,可以自行与隔离单位协商,比如说延期付款和分期付款等等。特困人员可以向国家申请补贴,或者是要求全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2022-09-20 15:31
根据规定,隔离费用自理,符合医保报销的报销,符合商业报销保险的报销。除此之外,被隔离人员实在没有钱支付,可以自行与隔离单位协商,比如说延期付款和分期付款等等。特困人员可以向国家申请补贴,或者是要求全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2022-08-12 13:48
根据规定,隔离费用自理,符合医保报销的报销,符合商业报销保险的报销。除此之外,被隔离人员实在没有钱支付,可以自行与隔离单位协商,比如说延期付款和分期付款等等。特困人员可以向国家申请补贴,或者是要求全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