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学生在学校受到伤害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 【教育机构的过错推定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2022-08-10 16:31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学生在学校受到伤害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2022-08-09 14:08
体育课受伤责任划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是不满八周岁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伤的情况,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二是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伤的情况,学校如果没有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尽到了教育、管理责任,则不承担责任。
2022-10-17 15:07
不犯法。我国法律并未就占用体育课作出禁止的规定。
现实生活中确实普遍存在体育课被其他主课占用课时的现象,主课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占用体育课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于主课知识的学习和强化,但教育部门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说这种现象是不提倡的。体育课可以增强学生的体制,陶冶情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所以,还是建议体育课能够正常的开展。
如果体育课被长期占用,建议通过正常的渠道向学校反映,希望学校领导能够充分重视该问题,妥善予以解决。
2022-08-11 11:21
在学校上体育课骨折谁的责任,这要具体分析。学生群里可以分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的大学生和限制行为能力的未成年的中学生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小学生,针对不同的群体其受伤承担的责任主体也不同。
针对成年的大学生群体,首先我们要分析导致骨折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如果是同学造成的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若因为学校管理疏忽提供不合格的体育设备造成的就应当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
针对未成年的限制行为能力的中学生,如果受人身损害,学校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过错证明责任在受害方。
针对未成年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的小学生,民事行为能力人受人身损害,学校的归责原则是过错推定责任,学校承担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责任,目的在于加重学校的证明责任,从而加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力度。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因此,如果有证据证明学校违反上述规定,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学校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022-08-11 11:22
在学校上体育课骨折谁的责任,这要具体分析。学生群里可以分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的大学生和限制行为能力的未成年的中学生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小学生,针对不同的群体其受伤承担的责任主体也不同。
针对成年的大学生群体,首先我们要分析导致骨折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如果是同学造成的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若因为学校管理疏忽提供不合格的体育设备造成的就应当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
针对未成年的限制行为能力的中学生,如果受人身损害,学校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过错证明责任在受害方。
针对未成年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的小学生,民事行为能力人受人身损害,学校的归责原则是过错推定责任,学校承担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责任,目的在于加重学校的证明责任,从而加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力度。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因此,如果有证据证明学校违反上述规定,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学校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