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行为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法律行为就是政府依法行政行为,也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直接或间接地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2022-08-09 16:03
不发生法律效果的事实行为或其他行为,不属于行政法律行为。
一般认为,行政法律行为具备以下特征:
(1)主体资格要件,即作出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合法;
(2)职权要件,即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行使法定行政职权的行为;
(3)法律要件,即行政行为必须是一种法律行为,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
(4)程序要件,即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程序必须合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步骤、方式、方法、时限和顺序。
2024-01-18 20:04
行政违法的行为有下列三种类型:1.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尚未构成犯罪的有过错的行政行为;2.民事违法。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3.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指违反刑法且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2022-09-13 09:14
行政复议具有行政行为的基本法律特征。认识和确定行政复议的性质,有助于发展和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保障行政复议职能的正确发挥和行政复议活动的正确运行。笔者认为,行政复议在形式上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行政监督法律制度;在方法上是一种行政救济的法律途径;在程序上是一种按行政司法程序运行的程序规则。 (一)行政复议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行政复议是一种特殊的行政监督法律制度 (三)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救济的法律途径 (四)行政复议是一种兼有司法特点的行政裁判制度。行政复议期间,原具体行政行为仍然有效,不停止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2024-12-13 15:45
首先,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因此行政行为的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
2、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
3、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以上就是行政行为的定义。
2022-08-25 10:19
可诉行政行为的特征是:
1、可诉的行政行为既包括法律行为,也包括实际影响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行为。
2、可诉的行政行为既包括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也包括受上述职权支配的其他行为。
3、可诉的行政行为既包括行政机关针对特定对象和事项而为的行为,也包括对象和事项中只有一项特定的行为。
4、可诉的行政行为既包括行政机关作出的外部行为,也包括虽非外部行为但直接产生外部效力的行为。
5、可诉的行政行为既包括行政机关作出的单方行为,也包括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