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适用的主体是法院和检察院。通常说法律的适用主体为司法机关。法律适用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解决纠纷的活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2022-03-17 17:24
2023-03-06 15:10
法律类推又称“法律的比照适用”。中国古代称之为“比附援引”、“比引科断”。审判机关在处理某种案件时,对在法律上没有直接规定的,比照最相类的法律条文进行处理。比附援引,即将法律于某案例类型A所明定的法律效果,转移适用于法律未规定的相类似的案例类型B之上。类推适用制度从法律角度看,是指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一定行为,但其足以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时,将具有相似性质的行为法律扩充适用或者援用同它有类似性质事项的法律进行定罪量刑。类推制度是一种具有一定程序性的法的创制,“诸断罪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是刑法的保护个人权利机能和保障社会秩序机能矛盾的表现和缓冲。
总体类推:就多数同类法律规定抽出的一般法律原则,而类推适用。如:德国法上,从雇佣、委托等继续性法律关系的规定中,抽出一项法律原则:继续性债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得以重大事由主张随时终止契约,而以该原则类推适用于其他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继续性债之关系。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整体类推出内外有别、保护善意第三人规则。从有限公司、普通合伙的人合性规则整体类推出人合性保护规则。法律类推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在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在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但是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这就意味着对刑事案件,正确适用类推制度,必须遵守几个条件:1、类推适用的行为必须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条关于犯罪的规定。即这种行为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2、该行为必须是现行刑法分则中无明文规定的行为,否则就不能以需要重判或轻判等原因为理由适用类推。3、按类推定罪的行为应依照刑法分则中最相类似的条文。
综上所述,你知道什么是法律的类推适用了吗!
2022-08-09 16:25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从而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所谓民事权利能力,就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自然人或社会组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实践中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个人合伙组织体或非法人组织被视为民事主体。国家是特殊的民事主体。
2022-08-12 16:48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2025-03-27 17:10
抢劫罪的法律规定有:
(1)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2)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