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吸与非法集资区别是: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非法集资侵犯自然人、法人的合法权益;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独立罪名,非法集资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最高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非法集资最高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5-03-10 17:30
在性质、法律地位和操作方式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性质不同:
私募是一种合法的融资活动。它是指向特定的投资者群体发行证券或提供投资机会,而不向公众开放。由于私募面向的是特定的投资者,因此它在监管上有所不同,通常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和风险识别能力。
非法集资则是违反法律规定,未经有关部门批准,通过公开或非公开方式向不特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具有较高的法律风险,可能涉及欺诈、传销等非法活动。
募集对象不同:
私募的募集对象通常是特定的,如机构投资者、富裕的个人投资者等,且对投资者的数量和资质有所限制。
2022-08-08 09:43
2022-08-08 09:46
2022-09-29 17:05
1、概念不同。前者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后者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2、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后者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观方面不同。前者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后者具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
2022-08-09 15:52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非法集资的防范以及行政机关对非法集资的处置,适用本条例。法律、行政法规对非法从事银行、证券、保险、外汇等金融业务活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