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从2021年1月1日起调整增加基本养老金。
二、调整办法和标准:
(一)退休退职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9元。
( 二 ) 退休退职人员按照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每月增加1.32元(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按照本人2020年12月发放的月基本养老金的1.02% 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
法律依据
《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三条 资金渠道调整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按照参保人员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各占基本养老金的比例,分别从其个人账户余额和统筹基金中列支;个人账户余额为零时,全部从统筹基金中列支。
2022-09-14 13:47
已经得到“独生子女关荣证”的家庭,能领4种国家补贴。
补贴一:其子女从出生到16岁,每年每月都有(2010年前男5/月,女6元/月保健费补贴)每月20元/月保健费,有单位的在父母双方单位领,无单位的和农村户在所在地社区、村委一年一领;都有,这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立法奖励。
补贴二:父母都是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在退休时有5%的增资;随月工资发放,终身享受
补贴三:父母是企业工人进入社保的,等办理退休手续后;可到所在地社区申请一次性补贴奖励,每人2000元。
补贴四:农村独生子女户,父母60岁后,每人每年领取“独生子女”补贴960元;农村“双女户”每人每年补贴1200元。
2022-09-27 15:25
河北医保六大调整:
第一,改革个人账户记账办法,改革之前,个人缴费的全部和单位缴费的一部分都计入个人账户,改革后,虽然进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减少了,但从总体上来看,对参保人利大于弊。
第二,个人账户资金全家共济,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只能用来支付看病买药的费用,不能提取现金进行消费。
第三,门诊费用可以报销,过去不管是参加职工医保,还是城乡居民医保,河北省的医保报销政策仅限于住院报销,门诊治疗产生的费用由患者全部承担,增加了低收入群体的看病压力。
第四,启用新版医保药品目录。
第五,住院、门诊费用跨省结算,过去异地就医结算存在垫付压力大、往返跑腿累、手续办理繁琐,报销周期长,个人负担重等等致命缺陷。日后,参保人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后,无需自己垫付医药费,再拿着各种票据回参保地报销,可以直接用社保卡在门诊处结算,只需要支付个人缴费部分,十分方便、快捷、高效。
第六,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简单,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备案手续逐渐由线下发展到线上,河北省的参保人只需要打开微信小程序“河北智慧医保”进行“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或者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选择“异地就医”,按照规定操作,就可实现无接触、零跑腿,在线完成异地备案手续,进而享受异地报销待遇。
2022-08-08 15:54
河北医保六大调整:
第一,改革个人账户记账办法,改革之前,个人缴费的全部和单位缴费的一部分都计入个人账户,改革后,虽然进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减少了,但从总体上来看,对参保人利大于弊。
第二,个人账户资金全家共济,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只能用来支付看病买药的费用,不能提取现金进行消费。
第三,门诊费用可以报销,过去不管是参加职工医保,还是城乡居民医保,河北省的医保报销政策仅限于住院报销,门诊治疗产生的费用由患者全部承担,增加了低收入群体的看病压力。
第四,启用新版医保药品目录。
第五,住院、门诊费用跨省结算,过去异地就医结算存在垫付压力大、往返跑腿累、手续办理繁琐,报销周期长,个人负担重等等致命缺陷。日后,参保人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后,无需自己垫付医药费,再拿着各种票据回参保地报销,可以直接用社保卡在门诊处结算,只需要支付个人缴费部分,十分方便、快捷、高效。
第六,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简单,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备案手续逐渐由线下发展到线上。
2022-09-17 14:59
职工个人缴纳的医保费,按个人参保基数的2%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医保费则全部注入医保统筹账户,相当于说减少了医保卡个人账户的钱,但是这是为了提高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休人员的医保卡个人账户每月的返钱,新规之后则是以2022年河北省的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划入,首次划入是按2020年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的2%北的门诊统筹和报销今年也有新规,首先起付线标准设为100元,然后45岁以下参保人内门诊报销的年支付限额为2000元,报销比例是能报50%45岁及以上参保人年支付限额3000元,报销比例是能报50%退休人员门诊年支付限额为3500元、医保能报销60%!
2025-02-14 11:32
现在国家的退休政策如下:
1、连续工龄满十年,男职员满六十周岁,女职员满五十周岁;
2、连续工龄十年从事特别麻烦的体力劳动或其他危害健康的工作的,男职员满五十五周岁,女职员满四十五周岁;
3、连续工龄十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职员满五十周岁,女职员满四十五周岁;
4、因公致残经过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