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国家为主体的各级政府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保障体系、民政救助保障体系等;
2、以商业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如车辆保险、人身保险、健康保险等;
3、民间组织保障体系,如红十字、各类基金等;
4、以集体、个人名义捐款资助等方式形成的保障体系;
5、国际组织、国家等在特殊时期或特殊事项中形成的援助、捐款、扶持等活动形成的保障体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修正版)》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 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2022-11-04 09:06
1、以国家为主体的各级政府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保障体系、民政救助保障体系等;
2、以商业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如车辆保险、人身保险、健康保险等;
3、民间组织保障体系,如红十字、各类基金等;
4、以集体、个人名义捐款资助等方式形成的保障体系;
5、国际组织、国家等在特殊时期或特殊事项中形成的援助、捐款、扶持等活动形成的保障体系。
2022-08-11 14:36
1、以国家为主体的各级政府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保障体系、民政救助保障体系等;
2、以商业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如车辆保险、人身保险、健康保险等;
3、民间组织保障体系,如红十字、各类基金等;
4、以集体、个人名义捐款资助等方式形成的保障体系;
5、国际组织、国家等在特殊时期或特殊事项中形成的援助、捐款、扶持等活动形成的保障体系。
2022-11-30 14:41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优抚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国家依法建立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和失业时,能够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优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 之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三条 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022-08-11 09:45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福利而提供物质帮助的各项措施的统称。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保障类型:1、社会保险,2、社会福利,3、社会救助,4、社会优抚
2022-11-19 10:22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三个层次包括基本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一)基本法就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制定的会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法的内容:包含七章五十二条内容内容。(二)会计准则是由国务院制定的会计行政法规。按照制定机关不同,我国的会计行政管理法规有3种。
1、会计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制定或批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2、地方性会计法规,指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会计行政管理的规范文件。
3、会计规章,指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如财政部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三)会计制度是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会计规章制度。会计部门规章的主要内容:
1、会计制度按会计主体不同分为企业会计制度和非企业会计制度。
2、会计制度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
3、非企业会计制度规范非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4、会计准则是依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的规范,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行为规则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