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放贷人,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应写明被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借款合同。。3、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4、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2022-08-12 11:28
职业放贷人涉嫌违法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2-08-11 11:32
职业放货人指的是从事高息放货,即民间俗称的“放高利贷”的个人或是资金实力强但挂着投资担保公司的名头向个人或企
业从事民间放贷的个人。
如果被司法机关认定为职业放贷人,对放贷人会有不利的或者严重的法律后果。首先是人民法院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合同中约定的一些经济利益就难以得到法律支持,其次如果达到《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的“2年内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10次以上。贷款到期后延长还款期限的,发放贷款次数按照1次计算”条件,即达到非法经营罪的认定标准,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合法的民间借贷还是继续受法律保护的。
2022-09-14 08:33
多次借给同一人不算职业放贷。职业放贷人的认定和标准,一般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以连续三年收结案数为标准,同一或关联原告在同一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涉及20件以上民间借贷案件(含诉前调解,以下各项同),或者在同一中级法院及辖区各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涉及30件以上民间借贷案件的;
2. 在同一年度内,同一或关联原告在同一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涉及10件以上民间借贷案件,或者在同一中级法院及辖区各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涉及15件以上民间借贷案件的;
3. 在同一年度内,同一或关联原告在同一中级法院及辖区各基层法院涉及民间借贷案件5件以上且累计金额达100万元以上,或者涉及民间借贷案件3件以上且累计金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
4. 符合下列条件两项以上,案件数达到第1、2项规定一半以上的,也可认定为职业放贷人:
(1)借条为统一格式的;
(2)被告抗辩原告并非实际出借人或者原告要求将本金、利息支付给第三人的;
(3)借款本金诉称以现金方式交付又无其他证据佐证的;
(4)交付本金时预扣借款利息或者被告实际支付的利息明显高于约定的利息的;
(5)原告本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应诉或到庭应诉时对案件事实进行虚假陈述的。
2022-08-10 15: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区分违法发放贷款罪与非罪的界限主要应注意考察以下两点:
(1)行为人是否违反规定而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如果行为人既未玩忽职守,也未滥用职权,而是符合有关规定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造成贷款人损失的,由于行为人对损失的发生既无故意,也不存在过失,当然不能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2)造成损失大小。如果未造成重大损失的,不能以犯罪论处。
2022-08-10 08:48
当员工退休时,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有两种领取方式:
1、职工退休时,可以按月领取职业年金,直到企业年金发放完毕为止。这种领取职业年金的方式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了经差不多,也是等于退休时职业年金账户储蓄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的标准为5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95个月,55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70个月,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2、另外职业年金还可以用于一次性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然后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
以上两种方式,本人可以任意选择一种方式领取,当选择好领取方式后,就不能再更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