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拒签劳动合同: 1、企业在面试员工时应该告知员工必须与单位签订书面合同否则企业不应录用该员工; 2、注意应该签订劳动合同时间与其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或合同期满之日起,一个月内; 3、书面通知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拒签合同的,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 4、注意保留员工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自用工之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对因用人单位的过错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不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经济补偿以及其他劳动者应享受的待遇,同时还要对其给予相应的制裁。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的; (三)违反
劳动者不应为工伤事故中本人的过错承担责任,因为工伤保险的投保人为用人单位,被保险人是与该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劳动者可以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在试用期间,劳动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的如实说明义务: 第一,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的一些基本情况,劳动者有如实说明的义务。 第二,用人单位的知情权是有限的,其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必须限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和劳动者的说明义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
根据《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权利: 1.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休息休假的权利。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有下列义务: 1.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
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如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连带赔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百分之七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并不是都可以得到经济补偿,除因劳动者违纪、违法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以外,用人单位都应当依法对劳动者给予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如何规范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合同当事人必须遵守诚信原则。只有在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的情况下,合同存在失去积极意义,可能会造成不当的结果,才允许解除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